第F4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在南京大屠杀中
他曾救护中国难民
记录日军暴行留下铁证
寻找哈茨
  哈茨(左二)和拉贝(左三)等在南京国际安全区总部门口的合影
  1938年2月15日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联名给拉贝的感谢词中,哈茨的签名 张连红供图

  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前后,以约翰·拉贝为首的20余位西方人士成立的南京安全区,收容、保护和救济了20余万南京难民。鲁佩特·哈茨(Rupert R.Hatz)是留在南京的唯一一位奥地利籍机械师,直到1938年2月27日离开南京。

  不过,哈茨何时出生,为何要来南京,在南京从事什么工作,为何要留下来帮助拉贝,至今成谜。9月7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南京大屠杀与日本战争犯罪’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呼吁,诚邀当年的亲历者和知情人士一起寻找哈茨。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金凤

  日军占领南京前,他留下帮助拉贝

  在旁观者看来,哈茨更像一个“乱世英雄”。他的名字第一次闯入张连红的研究视野中,还是《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日的记载。

  “罗森(Georg Rosen)博士请德国人集中一下,商量什么时候必须登上三桅帆船。结果是:克勒格尔、施佩林、年轻的希尔施贝格和哈茨(一个奥地利机械师),这些先生都要留在这里帮助我。”

  罗森,德国驻南京大使馆的行政秘书。1937年的12月,日军步步紧逼,南京岌岌可危,罗森希望所有留在南京的德国人,适时登上长江上的外国轮船。不过,哈茨还是决定留下来帮助拉贝。

  “当时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共有27位,奥地利小伙哈茨是其中年轻的一位。”张连红说,由于史料记载等信息缺失,这27位外籍人士,目前能找到翔实生平及其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完整的人道救援经历的,不足1/3。哈茨,在1/3以外。

  南京沦陷前从城外运送物资入城

  1937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立之后,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尽可能从城外运进粮、煤等物资,以便对难民实施救济。

  据拉贝日记记载,到12月8日,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共筹集到了12辆车,从安全区外运进存储的6300袋米,还有提供给粥厂用的煤和500袋盐。在这期间,哈茨承担着运输委员会主任的实际职责。

  哈茨是何许人也,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一张老照片浮出水面。那是1937年12月13日,在位于南京宁海路5号的南京国际安全区总部,哈茨和拉贝等人在门前合影。在这张现存于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的照片中,哈茨比拉贝略矮,头戴圆形礼帽。深陷的眼窝嵌在消瘦的脸庞中,显得内敛精干。

  救护难民,身手不凡

  日记、书信记载中的哈茨,像一个身手不凡的侠客,“他与日本作恶士兵的较量,几乎每次都不落下风,显得身手不凡,与众不同。”

  张连红在查阅《拉贝日记》时发现过这样的记录,12月19日,在南京安全区总部隔壁院子的防空洞里,哈茨发现了两名日本士兵,他们正准备强奸防空洞内的妇女。听到呼救声,哈茨冲进去将日本人赶出防空洞。

  12月22日,拉贝在日记中又记录了哈茨同日本兵的对峙:“今天下午,克勒格尔和哈茨前去帮助一个被喝醉的日本士兵刺伤脖子的中国人,结果他们自己也遭到攻击。哈茨用椅子进行了自卫……”

  记录日军暴行案例

  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为了制止日军暴行,不断到日本大使馆抗议。但日方要求他们必须提供目击者签名的证据,于是,这些西方人士对日军暴行的时间、地点、作证人等做了详细记录,“这些记录后来汇集成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南京安全区档案》,成为记录当时日军南京暴行的珍贵历史记录。”张连红说。

  根据《南京安全区档案》,从1937年12月15日到1938年2月6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共向日本大使馆报告了444个案例,其中就有多例哈茨提供的案例。例如第185案例:1月9日早上,克勒格尔和哈茨看到一个中国平民,被一个日本军官和一个日本士兵赶到安全区内山西路旁边一个池塘里处死……第一枪击中男子的肩膀,第二枪没有打中,第三枪才把他打死。

  1938年

  离开南京赴上海

  1938年1月下旬,美国、德国和英国外交官陆续回到南京,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有一定收敛。但日本人对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一直戒备有加,日军占领南京一个月后,也没有批准他们离开南京。在上海的礼和洋行总部多次让克勒格尔回上海,但到1938年1月13日,都被拒绝。

  十天后,日本大使馆终于同意克勒格尔前往上海。克勒格尔成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中第一个离开南京的外国人,但日本大使馆没有同意哈茨同行前往上海。

  为了能够帮助哈茨离开南京,罗森曾出面向日本大使馆申请。1938年2月27日,哈茨终于和士林糕饼店的德国人曹迪尔获准乘坐万通号邮轮前往上海。

  加入澳大利亚国籍

  依然留下诸多谜团

  哈茨在离开南京抵达上海后的行踪,一度令张连红迷失在历史的迷雾中。

  最近,张连红检索图书馆信息发现,在澳大利亚1948年1月16日申请移民的公告中,发现哈茨在澳大利亚居住6年3个月,他计划根据1926年-1936年澳大利亚国籍法申请移民。1949年1月18日,澳大利亚移民局正式通过哈茨加入澳大利亚国籍。

  在家谱网上,张连红还发现在澳大利亚一些报纸的相关海报上,出现了哈茨的行踪。这些零散的信息,让张连红推断出,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不久,哈茨可能离开上海前往澳大利亚,居住在阿尔库塔,并以机械师的身份曾前往达尔文、因费尔等地。

  不过,令张连红略感遗憾的是,我们对哈茨的了解实在太少。例如,他出生在维也纳什么地方,家庭情况如何,何时来到南京,在南京做什么工作,他为什么要留下来帮助拉贝,他有妻子儿女吗,他什么时候去世的?这些目前还是谜。

  如有哈茨线索请与我们联系

  即日起,现代快报联手张连红寻访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哈茨曾经救助过的难民、哈茨的朋友或其后人,征集见证哈茨义举的线索。

  若您有上述线索,欢迎致电现代快报96060热线或者@现代快报官方微博,我们将及时与您联系。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