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2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失控的ICO能否回归正途

  今年,ICO——一个略显生僻的英文字母组合在投资圈不仅火了,而且火过了头,监管部门联合紧急喊停。分析人士认为,监管层猛踩刹车意在整治数字货币市场乱象,消除破坏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

  ICO投机“盛宴”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意即首次代币公开销售,是区块链初创公司发行初始数字代币,用以交换投资人手中的比特币(BTC)或以太币(ETH)等主流数字资产。发行的代币成为日后使用对应区块链项目的凭证,将来也可以在二级市场或者一些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交易。

  与股票市场IPO不同,发起ICO项目不需要任何监管机构审批即可向公众募资。大部分ICO项目未设定投资者门槛,借助于主流数字资产点对点发送的便利,ICO具有全球范围融资的优势,因此ICO更利于高效快速解决区块链初创企业融资难题。正因为监管缺位,ICO由最初的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的融资举措逐渐演变为投机盛行、甚至金融欺诈之所。

  从全球看,上半年全球ICO规模超过5.6亿美元,远超通过风险投资融资筹集的2.95亿美元。由于ICO筹措的主要资产是比特币、以太币等,导致半年多来,仅ICO给比特币等市场创造的需求,就足以刺激其价格暴涨。

  随着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出现,ICO门槛进一步降低。通过该平台,只需几分钟就能创建出一个新的代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项目井喷,推动了ICO的疯狂。

  “博傻”风潮乱象

  没有任何具体应用作为支撑,ICO发起人仅凭白皮书描绘概念就能“圈钱”,这还算下了点儿工夫;而有的发起人连“白皮书”也省去了,真可谓“空手套白狼”。多数代币是否具备“去中心化”特征也值得怀疑,“庄家”的存在让不少数字货币价格有被操纵的可能。

  全球金融科技服务公司Autonomous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大部分募资公司只是想利用人们对数字货币生态的新鲜和兴奋感,借助社交媒体来进行推广宣传,并抓住目前市场缺乏可强制执行的监管的时机进行诈骗。一旦融到资金后,那些在白皮书中承诺的计划根本不会落地,这在中国一些公司的ICO项目中更为普遍。

  有装傻,有真傻,在ICO供需两端都与“傻”脱不了干系。显然,监管发力到时候了。

  金融科技须“避祸”

  据了解,ICO经过两年发展,二级市场市值已突破1000亿元。面对这一规模的市场,停摆后续工作会更多。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何在创新与监管中取得平衡值得关注。ICO涉及网络支付、资产托管、金融交易、数字钱包等领域,这对监管方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对ICO需要精准监管,对正规的ICO还需要包容,在这方面可借鉴“监管沙盒”。

  在“监管沙盒”内,金融科技企业可测试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而监管者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放宽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创新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的创新方案。从长远看,适宜的监管有利于良币驱逐劣币,让金融创新更顺畅,让金融科技更好落地。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