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好的作家善于写伟大的细节

  □思郁

  契诃夫在27岁的时候写过一个短篇叫《吻》。一个士兵团驻扎在一个乡下小镇,镇上的大户人家邀请军官们去参加一个舞会。士兵团中有位上尉叫里亚包维奇,他身材矮小,驼背,戴着眼镜,留着络腮胡子。生性胆小,怯懦,一辈子没接触过上流女人,在舞会上,更没有一个女人邀请过他跳舞。

  孤身一人,他不免有些失落和尴尬,就去大宅子里四处闲逛,最后还迷了路,来到一间昏暗的屋子里。上尉正想着如何才能找到回去的路,突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匆忙的脚步声,一个女人,走到他身边,给了他一个长吻。等到两个人的拥抱松开、喘口气的时候,女人马上意识到她吻错了人,迅速抽身离开。

  后来,上尉一直都在回味这个吻。比如他的脖子刚刚被柔软芳香的胳膊搂过,他脸上被吻过的地方,有种凉酥酥很舒服的感觉。这个吻变成了改变上尉生活的大事件,他不断在内心发酵,沉淀那长长的吻,不断回想和添加这个吻对他生活的重要影响。几天之后,他再也无法忍受这个秘密的煎熬,他想倾诉这种内心的躁动和变化。于是在一个军官们的晚餐上,当其他军官在聊天和读报的时候,他鼓起勇气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关于那一个吻的艳遇。

  可这个在他头脑中每时每刻都在引发风暴的故事,他只用了一分钟就讲完了。一分钟后就陷入了沉默,其他军官听了之后,也没有任何触动,继续聊天、看报,还有人打趣他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上尉自己吹牛编出来的故事。

  契诃夫在这里写道:“一会儿的工夫,他已经把前后的情形都讲完了,他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件事只要这么短的工夫就讲完。他本来以为会把这个亲吻的故事一直讲到第二天早晨呢!”

  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在《最接近生活的事物》中点评这句话的时候说,这是两个特别有震撼力的句子,能够写下这些句子的作家一定是个“严肃的观察者”。头脑的丰富、语言的干巴巴,会形成强烈的对比。在上尉的讲述中,他只说遇到了一个女人,吻了他。这是一个既定事实,而在这个吻事件发生之后,他的想象力赋予了这个吻很多的意义和内涵。但当他讲述的时候,他只能述说有这样一个吻,他无法讲述这个吻对他所有的影响和所有的感觉。

  詹姆斯·伍德在《最接近生活的事物》中的总结是对的,一个故事的生命在于它的细节,因为细节代表了故事超越的部分,真实生活中的一个吻,激发出了上尉内心的敏感、躁动和丰富的生命力。这些细节就如同一个触发器一样,激发出了一篇小说的真实内核。

  伟大的作家都会重视这样的细节,这样的细节之美构成了一本小说最富人情味、最让人难以忘怀的部分。我印象中读过科塔萨尔的一篇小说《病人的健康》与契诃夫的这篇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小说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年迈多病的母亲最疼爱的小儿子阿莱杭德罗突发车祸死亡,孝顺的子女为了对母亲隐瞒这个坏消息,他们特意制造了阿莱杭德罗远在巴西工作的假象,为了做得逼真,更要求那边的朋友以儿子的名义写信到家,一直到母亲去世。

  《病人的健康》中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写出小说中最后一个神奇的句子,妈妈去世后,儿女们收到了从巴西寄来的最后一封信,“信是罗莎接到的,她打开信,不假思索地读了起来,突然她抬起头,因为泪水已经模糊了她的眼睛,她意识到自己在读信的同时正在考虑该怎样告诉阿莱杭德罗母亲去世的消息。”

  如果说契诃夫的《吻》是告诉我们故事可以衍生故事,故事就是生产故事的机制。这篇《病人的健康》可以看作是故事的另外一种魅力,那就是,故事反复讲述的时候就可以成真。这并非是指故事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故事当然是一个谎言,但这个谎言却带给了我们一种真相,多种形态的可能性生活都在故事中呈现。

  ■试读

  2005年3月29日早晨6点15分,马丁·布鲁米利一觉醒来,走到两个孩子——维多利亚和亚当的卧室,叫他们起床。那是一个下着雨的春日清晨,复活节刚过去几天。孩子们兴高采烈、蹦蹦跳跳地下楼吃早饭。几分钟后,他们的妈妈伊莱恩也来到了餐桌前。她在床上多躺了一会儿。

  伊莱恩37岁,生性活泼。她在成为全职母亲之前在旅游业工作。当天对伊莱恩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她要入院做手术。她患鼻窦疾病已有几年了,医生建议她进行手术根除。“别担心,”医生告诉她,“没什么危险。只是一个常规手术。”

  ——《黑匣子思维》

  [英]马修·萨伊德 江西人民出版社

  

  托德在空服员旁的出口停下脚步,挺起胸膛,露出微笑,说:“小姐,欢迎回家。”他说的是浓重的得州口音,这是他从谢泼德的飞行学校里学来的。对方回以微笑。从前他光凭这个笑容就能跟女人相约在入境大厅,而他也真的这样做过。从开普敦到阿尔塔:女人,无数女人。对他来说这曾是个麻烦。而解决方法则是:女人,无数女人,新面孔的女人。

  ——《幽灵》

  〔挪〕尤·奈斯博 湖南文艺出版社

  

  巴黎的创新始于一座桥。

  今天,人们只要瞥一眼埃菲尔铁塔的形象,就会瞬间联想到巴黎。能最直接地代表这座灯火之城的,正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然而,这座铁塔直到1889年才建成。在17世纪,一座桥梁扮演了埃菲尔铁塔今天的角色,这座桥就是新桥。亨利四世刚征服这座首都之后,打算建造新桥来笼络民心,而新桥也圆满实现了他的心愿。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

  [美] 若昂·德让 译林出版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