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开学季,大一新生们要面临全新的校园生活,当然这也离不开金融服务。比如办银行卡、使用移动支付、接触信用卡产品、消费贷等。在这些跟“钱”相关的活动背后,如何理性选择、适度消费成为很多学生需要掌握的开学“第一课”。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李喆 实习生 张紫豪
别帮“朋友”办卡、办分期
现在,一些学校会为学生统一办一张银行借记卡,用于缴纳学费、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等,家长们给孩子的生活费往往也会选择打入该卡。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大学生活中一张银行卡往往就够了。
不过,有些学生出于帮忙、占点小便宜的心理“帮”别人办理银行卡,把自己办理的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或泄露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一旦这些资料被他人掌握后,很容易出现被消费、被分期、被贷款的情况,有的还会成为犯罪工具。
比如,有的大学生帮他人分期付款购买了手机、电脑等,这些人一旦欠款不还,或者根本没有还款能力,商家、平台最终还会找“本人”要求偿还欠款。有的大学生把自己办的银行卡借给别人使用、甚至“卖”给了不认识人,这些人一旦涉嫌诈骗、洗钱的犯罪活动,大学生本人也会受到牵连。
手机里别存身份证银行卡照片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也很少有使用现金的机会,微信扫码支付、二维码付款等,有的校园里连充饭卡都可以用支付宝;那么,对于手机的保护就显得愈加重要了。
如果手机没有锁屏密码,并且开通“收付款”中向商家付款功能,这种支付不需要输入密码,一旦手机丢失了,小偷就可以直接打开微信用于支付,从而造成资金损失。
此外,微信里面提供了密码找回功能,需要填写银行卡号、完整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如果你的手机里存有身份证、银行卡信息的图片的话,那么,被破解盗刷的风险极大。大家平时不要把银行卡带在身上,尤其是大额资金和微信绑定的银行卡,一旦手机、银行卡、身份证等一起丢失,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理性消费
千万别乱贷款
根据最新规定,明确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不过,“校园贷”相关产品仍能吸引一些大学生的眼球,他们通过贷款来满足消费欲望。不过,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消费能力、借款能力往往超出实际还款能力,因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也是进入大学的重要一课。
一位接触校园贷的学生告诉记者,一些“校园贷”的推广人员会通过在大学生群体里发展下线,来了解学校里的情况。一旦出现缺钱的人,这些下线便主动介绍给“校园贷”的上家,并承诺以极低的利息借款。表面上“校园贷”利息极低,可实际上有的是月息,其年息能超过30%;有的产品还会叠加手续费、本金中先扣除利息等方式使得贷款成本上升。如果大学生分不清的话,就很容易陷入债务累计的漩涡当中。
了解信用卡,重视个人信用
现在,大学生也可以办理信用卡,但是年满18周岁的大学生办卡必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因此,办卡时会有相关声明材料需要学生的父母(或亲属)填写提交。使用信用卡虽然方便,但大学生一定要重视个人信用的保护,避免个人征信出现污点,影响以后的发展。
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要留心账单日、还款日,要保护好卡片信息,不随意借给他人使用。由于信用卡有取现功能,在使用的时候要考虑好取现产生的利息;在使用信用卡分期的时候更要按时还款,避免逾期造成的信用不良。
有些银行的信用卡活动也比较多,吸引大学生参与,但消费时同样需要保持理性、克制,超前消费的同时要考虑还款能力,巧用信用卡活动节省支出。此外,大学生也可以合理利用信用卡免息期,避免因为刚刚消费就面临还款压力造成短期资金周转困难,影响学习和生活费用的支出。
学会投资,理财不过度
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什么是理财,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学会投资也是很多人跃跃欲试的一种金融体验。有的大学生选择“宝宝类”理财产品,有的尝试投资股票、基金。
业内人士表示,一定的理财体验有助于大学生对风险的认识、对经济发展的了解,同时对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也有帮助。然而,无论哪种理财方式都不能过度,适度、理性的理财才适合大家,对于股票、基金这类高风险的投资品,可以适度体验一下,但不能沉迷其中。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也需要选择正规平台,避免掉入投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