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徐州的街头,你会发现车人相让,各行其道,停车有序……这一切的变化,肇始于一场“战役”。
在这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战役中,徐州市城管、交警等多部门集中发力,他们将文明交通,文明出行工作,提升到了攸关城市发展和涵养文化底蕴的高度,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的综合整治措施。与此同时,他们还深挖道路等各类停车资源,让市民“文明出行,安心停车”。徐州市创建办有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此次战役中,文明出行是要重点攻克的堡垒。“宣传引导、严格执法、配套设施建设、服务意识强化等,拧成一股绳。当然,还有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就是全体市民投身其中,他们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基石。”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清香 李伟豪
5年设置3.7万个车位
8月23日,徐州市区文华路被重新施划停车泊位。周围有一所学校,多个居民小区,停车需求旺盛。徐州市城管局执法支队七大队大队长杨琨告诉记者,之前施划车位,但是学校反映上下学时间影响出行,“后来没办法又给撤掉了,但是周围居民不同意了,又过来反映,说小区车位不足,希望能在路旁设置车位。”杨琨说,他们找到学校和居民代表,共同商议如何设置车位,最终的方案是:设置夜间临时泊位,供周边小区居民使用。
近年来徐州不断挖掘道路停车资源,从2012年至2017年6月底,共设置道路停车泊位37382个,其中收费泊位不足十分之一。而收费车位中,收费时段为早八点到晚八点,夜间免费以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在闸口东街,道路停车泊位被交错设置,“这条路比较窄,根据施划标准,只能在单侧设置泊位,但是群众停车需求强,单侧车位很难解决问题,而且还会造成道路拥堵。”因此,他们经过实地调查,进行交错设置,“预留出错车空间,现在不仅不拥堵,而且周围居民停车也基本解决。”
杨琨介绍,为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徐州市规划局牵头编制了《徐州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计划至2020年建设6万个公共停车泊位。目前,新建彭园东门等28个智能停车处的实施计划已经通过市规委会研究。“这些停车场有14个是地下机械式停车场,建成后会很大程度上缓解停车难。”另外,徐州市还将新建校园纳入进来,将操场地下空间加以利用建设停车场,“比如西苑三小,现在已经封顶,对周围百姓停车是极大利好。”
做实文明停车基础条件
王冬2013年开始负责立达路、富国街等7个路段的道路收费停车泊位的管理工作,他告诉记者,一开始收费的时候,经常受人白眼,有逃单的、有不规范的,收费员也很无奈。“更麻烦的是不规范停车,比如逆停、压线等现场十分普遍。”随着创文的深入,这种情况在大幅度减少。“现在基本看不到不规范停车的情况。”
近期,徐州又对停车公示牌进行了统一设置,按照颜色划分,“黄色”代表道路停车收费泊位,“绿色”代表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停车场,“红色”代表执行市场调节价的停车场。为方便市民缴费,目前徐州市城管部门正在推进支付宝和微信的电子支付系统建设,下一步还将引入清分结算公司,所有停车记录与应交费用都可以在移动端查询。“我们正在搭建智能停车APP,预计9月份可以完成开发,实现电子支付、自助离场、停放信息查询、路径规划、预约停车等功能,尽量减少人工干扰。”杨琨告诉记者。
杨琨表示,彻底根治停车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把文明停车的基础条件做扎实,为市民出行提供安全、规范、舒心的停车环境。”
“刚柔并济”向交通陋习宣战
活跃在徐州主城区的数百名道路收费停车泊位收费员,不仅仅承担管理、收费的职能,同样是一个个“文明劝导员”,他们和数千名交通志愿者一样,共同为这座城市的文明出行努力。
在徐州北郊的孟北路上,穿梭的车流中,一位老人自成风景。他名叫马玉才,年逾古稀,每天早高峰、晚高峰两个时间段,他都身着小马甲、手握小红旗维持交通。从2015年起,马玉才成为一名义务交通疏导员,两年多来,他风雨无阻坚守在岗位上劝导车辆行人遵守交通秩序。他说,想为徐州的出行尽一份力。
近两年来,徐州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的综合整治措施,交管、城管等多部门“全家总动员”,联手向交通陋习宣战。在大整治中,徐州建立了路口“1名民警+4名警辅”、路段“交警+巡防+城管”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管控效能。
8月23日,市民王女士因为驾驶非机动车闯红灯被交警查处,正在路口帮助维持交通秩序,她告诉记者:“以前经常有一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被交警查着了,我还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参与到交通执勤后,我就特别讨厌那些不听指挥的人。”综合整治中“刚柔并济”,有严格的罚则,也有耐心的训导。在解放桥附近的交通学习点,记者看到,宽敞的学习点正播放着交通安全教育片,播放的是一些行人和非机动车因不遵守交通法规导致交通事故的内容。据了解,交通违章人员必须通过观看录像、抄写交规、交规讲解、交规考试、劝导执勤几个流程后,才能顺利“毕业”。据统计,今年5月份以来,徐州市交警支队共出动警力15000余人次,全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90万余起。
礼让斑马线,一座城市在蜕变
徐州淮海东路文化宫路口,当地交通最繁忙的路口之一,人、车流量大。 近日,徐州交警在这个路口做了一个调查,选定高峰期1个小时的时间,看有多少机动车礼让行人。最终的结果是:只有六辆车没有礼让。
“这个结果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徐州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钮军说,该路口平均1小时1800辆车,“礼让率”接近98%。文化宫路口的变化只是徐州出行的一个缩影。记者也曾走访市区多个路口,发现机动车礼让行人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地方,看到前方有行人走在斑马线上穿越马路,正在行驶的机动车大部分都能主动停下来让行人先过;有的斑马线前,行人见有车辆驻足停顿时,司机还会招手让行人先行。
在金山东路、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北门附近,一个无红绿灯的斑马线两侧不时有行人出现。但每当有行人横穿或准备横穿马路时,大部分车辆都会自觉地减速并停下,等待行人走过后再前行。据观察,在15分钟内,有30多拨行人通过这处斑马线,大多享受到了机动车让行的礼遇。
硬件方面,徐州交管部门也在持续增设,如在一些灯箱、护栏上加大宣传的标语,通过路口的电子屏进行宣传,尤其是在非灯控路口的斑马线上,在斑马线前、停车线前特别加注了“车让人”3个醒目大字。
在斑马线前凡是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一次处罚50元,记3分。“罚款不是目的,关键是要让文明交通出行的意识深入人心。”徐州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钮军表示。
在多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徐州市民遵章率不断提升,达到90%以上。交通通畅度也大为改观,在第三方平台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徐州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1.523,道路高峰出行平均速度30.05,和去年同期相比,高峰拥堵延时指数降低了0.063,拥堵排名下降30个位次。
如今的徐州,已然向“涵养文明”的层面有力迈进,成为畅通之城、文明之城、平安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