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重染绿色:煤城蝶变的徐州样本
  曾经的采煤塌陷区如今变成了美丽的湿地公园潘安湖
  徐州大大小小的煤矿相继关停
  曾经的煤矿工人杜彬成了水果种植大户

  聚焦徐州“双绿”之一·

  创绿之路

  阳光灿烂的日子,杜彬的葡萄大棚又迎来了丰收。他说,跟以前黑乎乎的煤块相比,他更喜欢眼前这片绿。

  杜彬曾是一名煤矿工人,在矿井下一干就是14年。矿井下阴暗潮湿,矿井外灰尘蔽日,他曾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继续,直到2010年,权台矿因透水被关闭。

  杜彬所在的煤矿,和其他矿井一样,都曾是徐州的骄傲。作为江苏唯一的能源基地,这里80%的煤炭外运供应华东各地。然而,大大小小的煤矿,在贡献了100多年后日趋衰竭。

  伴着煤荒到来的,还有生态之殇。伴着大量煤炭的外运,徐州却落下了“一城煤灰半城土”的标签。在现实面前,徐州决心告别煤炭,矢志转型,以养育生态和产业升级走出一条通往未来之路。

  短短数年,徐州就实现了由灰到绿的华丽转身,实现了绿色发展与绿色生活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昔日的煤都,因为徐州人的创造性建设,已经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双绿之城”。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邢志刚 郑晓蔚 李伟豪

  特约记者 陆金玉 曹斌/文

  赵杰/摄

  走出矿井 一个矿工的成功转型

  1996年,杜彬第一次坐着狭窄的“罐笼”,来到权台煤矿下600米深处,一干就是14年。“矿井下阴暗潮湿,矿井外灰尘蔽日。”杜彬曾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

  杜彬所处的煤矿境况,也是当时徐州的缩影。早些年,徐州的煤炭工业盛极一时,境内大中小型煤矿星罗棋布,井架林立,天轮飞转。大量煤炭外运的同时,徐州自身却落下了“一城煤灰半城土”的标签。

  曾几何时,“煤城”“灰色”成为徐州城市的黯淡印记,遮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熠熠光辉,流传在老百姓之间的顺口溜“走进徐州府,先喝二两土,白天喝不够,晚上再来补”,成了徐州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2010年,权台矿因透水被关闭。紧接着,徐州大大小小的煤矿,也因为煤炭资源的枯竭,相继关停。那一年,离开煤矿的杜彬回到家乡贾汪紫庄,换了一种活法。

  他从矿井走到了田埂,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他开始跟人学习栽种水果,从草莓到葡萄,从一个大棚到几十个大棚。

  刚开始的日子很艰难,杜彬说,他的大棚曾被暴雨淹没过,他也曾有过“价低伤农”的失意,但最终都挺过来了,现在活得比以前愈发精彩。

  如今,杜彬是“聚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和种植大户们绑定在一起,在流转的100多亩土地上,集中种植、管理和销售,规模效益明显。

  神奇之作 变废为宝的生态巨变

  杜彬的生活在变,他原来所在的煤矿,因采煤造成的塌陷地上,一个美丽的湿地公园横空出世。这就是潘安湖,一个比云龙湖还要大1.5倍的湿地公园,国家4A级景区。

  那里,曾是徐州面积最大、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区,面积达1.74万亩,荒野沟壑,满目苍夷。由采煤塌陷地到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

  潘安湖堪称“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杰作,不仅成为徐州市乃至淮海经济区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旅游胜地,也是全国采煤塌陷治理、资源枯竭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典范。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提到一座叫林城的城市,彼时任林城市委书记的李达康,巧用林城的煤矿塌陷区,把一片一片的水洼子连在一起,变为了湖景开发区,让人印象深刻。

  眼尖的观众发现,这正是徐州治理的写照。以潘安湖为样本,徐州在原先的各类塌陷区上,打造出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湖泊、湿地、景区,商湖、九里湖、安国湿地都是塌陷地综合治理的成果,如今都已成为赏心悦目的“明珠”。

  在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的现实面前,徐州人显示了告别煤炭、矢志转型,以养育生态走出一条通往未来之路的决心。

  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他的施政心路:“把生态环境建设摆上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生态修复的同时,徐州进军荒山、潜心治水,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一场“石头缝里种森林”的伟大战役中,徐州耗时10年,完成荒山绿化12.8万亩,让400余座荒山披上了绿装,成为荒山造林的样板。

  从2013年5月份开始,徐州又拉开“水更清”行动的大幕,以“控源截污、清淤贯通、水质提升、生态修复、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五大工程为重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倾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美丽河湖。如今,徐州先后建成云龙湖、故黄河、艾山九龙、潘安湖、金龙湖、丁万河等6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小南湖、九里湖、督公湖、大沙河、凤凰泉等19处省级水利风景区。

  今年6月,徐州通过国家水利部会同江苏省的验收,成为江苏首家、全国第三家“国字认证”水生态文明城市。

  绿色之路 智能制造的宝贵路径

  生态环境的巨变,让徐州人彻底告别了煤灰和工矿,甚至在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以云龙湖为例,每天晚上聚集在此锻炼健身的人多达数万。

  张国华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与推动经济发展二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他说:“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我们要更加自觉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老工业基地绿色振兴之路。”

  作为徐州市龙头企业,徐工集团是产业绿色转型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8月10日,徐工百台环卫成套设备出口乌兹别克斯坦发车仪式举办,该项目刷新了中国环卫机械行业单笔合同额出口纪录。徐工环境公司围绕“环境保护产品销售+环境污染治理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实现销售收入连年翻番。

  徐工环境产业快速破局、崛起,得益于徐工集团近年来持续加快产品技术创新,“用绿色制造绿色”理念打造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智能化的产品。以此次出口产品为例,压缩式垃圾车产品型谱齐全,强密封性杜绝二次污染、双向压缩技术带来“压缩比”较行业大幅提升20%以上。

  脱胎于徐工集团的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致力于为徐工集团打造“智能制造联合解决方案”。从智能制造的单元,到基础架构,到研发,再到工业大数据,全面实现了徐工集团生产车间、零配件、装配、物流等关键生产环节的数字化。

  徐工信息总经理张启亮说,未来徐工不再需要3-5年去培养一个维修工人,而是将他们的经验与技术通过集成系统共享出来。

  近年来,徐工集团通过智慧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提高40%、库存周转率提高20%、市场快速响应能力提高30%。董事长王民表示,现在徐工的产品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产品,而完全是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产品。

  在实现这一战略任务的过程中,以徐工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智能制造企业为徐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路径指引。如今,徐州正品尝着绿色发展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甜头:徐州智慧信息产业园的开园,引来华为、浪潮、新加坡电信NCS等30家国内外品牌企业签约入驻。由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联手的“一城一谷一院”总体规划,最近基本编制完成,将为创新驱动提供阵地……

  未来可期 生态优势是核心竞争力

  青山绿水就是真金白银。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聚焦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徐州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集聚资源要素、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徐州积极谋划和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中去,全力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先行示范区,真正以有为换有位,把定位变地位。

  围绕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徐州提出构建“两轴、两湖、多片区、多点”组成的“2+2+10+20”生态空间结构形态,其中,“两轴”即京杭运河、黄河故道,“两湖”即微山湖、骆马湖,10个生态特色片区每个不少于10平方公里,20个生态敏感点横贯东西、有机衔接,着力打造青山绿水生态走廊、便捷高效综合交通走廊、绿色低碳产业走廊、幸福宜居新型城镇走廊、近悦远来文化旅游走廊“五个走廊”。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把生态保护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竞争优势。”张国华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