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8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诺奖诗人特朗斯特罗姆
不是我在写诗,是诗在写我
  特朗斯特罗姆还是一个优秀的钢琴家
  《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
  [瑞典]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著
  李笠 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
  这是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著名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全集,收录了诗人创作的《诗17首》《途中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空》《音色和足迹》等13部诗集近200首诗歌,囊括了特朗斯特罗姆迄今为止的所有作品,还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译者序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1931-2015)
  瑞典著名诗人,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同时是一位心理学家和翻译家,1954年发表诗集《诗17首》,轰动诗坛。共发表诗歌200余首。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终于在2011年10月6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
  他的诗有如一个火车站,千里迢迢,南来北往的火车都在同一建筑物里做短暂停留。
  ——罗伯特·布莱
  (美国诗人)
  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与其说是托马斯的骄傲,不如说是瑞典文学院的骄傲……他的诗歌已经成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每首诗都近乎完美。
  ——北岛
  (中国诗人)
  他所写的是关于重大问题。他的作品探讨死亡,探讨历史、回忆还有自然。
  ——彼得·恩隆德
  (文学评论家、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

  □邵风华

  1

  当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时候,似乎全中国的诗人们也跟着松了一口气。自从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于1996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人们已经等了15年。作为文学桂冠上的一颗明珠,诗歌可以说是离人们的心灵最近的艺术。或者干脆说,它就是关于心灵的艺术。大概每次的诺贝尔文学奖,只有在诗人获奖的时候才不会引来种种争议。

  有意思的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特朗斯特罗姆竟然两次获得中国的民间诗歌奖。一次是2004年,诗人李青松主持的民间诗刊《新诗界》组织评选“北斗星奖”,由特朗斯特罗姆、牛汉和洛夫共同获得。这个奖当时并未引起过多关注,之后也没有继续举办。第二次是2011年4月,由诗人黄礼孩个人设立的第六届《诗歌与人》诗人奖。

  中国诗人对于特朗斯特罗姆一直抱有异乎寻常的热情。经由北岛翻译引进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之后,人们很快喜爱上这位深度意象大师。究其原因,也许是与中国诗歌界曾长期流行由“朦胧诗”肇始的意象诗歌有关。在1985年和2001年,特朗斯特罗姆也曾经两次来到中国。第一次是由瑞典汉学家马悦然陪同。当特朗斯特罗姆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给学瑞典语的学生朗诵自己的诗作时,有一个男生说听不懂他的诗。特朗斯特罗姆回答说:“诗是不需要全读懂的!你接受吧,把它当作你自己写的!”在这里,特朗斯特罗姆指出了诗歌直击心灵的命题,也是诗歌的神秘之处。在这一点上,也许只有音乐能够与之相比。

  不幸的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特朗斯特罗姆早已因为中风而失去了语言能力,只能模模糊糊地讲几个词,比如“是”“不是”和“很好”。他的妻子莫妮卡书写和宣读了简短的答谢词——这大概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最短和最特别的答谢词了。除了感谢之外,它似乎只提到了一件事,即特朗斯特罗姆开始写作的中学时代,那时他只有16岁。

  2

  特朗斯特罗姆出生于1931年,他的父亲是一位记者,母亲是一位教师。父母离异之后,他一直跟随母亲生活。幼年时,他最好的朋友是他的外祖父,一个比他大71岁的老人。从5岁开始,特朗斯特罗姆就喜欢去博物馆。9岁的时候,他开始每天都溜进图书馆,为了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他用舅舅的借书证去成人区借阅。这时候,他最向往的是非洲,是去世界各地探险,33岁时他圆了这个梦想。

  特朗斯特罗姆将他的一生比喻为一道由一颗有头有尾的彗星划过的光线,“彗星的头,最明亮的一端,是童年和青春期;彗星的核心,最密集的部分,是决定生命最重要特征的幼年。”由此可见早年时光对其一生的重要影响。也许,从他将外公当作最好的朋友,或从他5岁去博物馆的那一天,特朗斯特罗姆作为诗人的一生就已经在冥冥之中被确定了。

  而真正开始写作诗歌,是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从17岁开始,他在学校的杂志上发表了一些诗歌。他喜欢现代诗,但也喜欢萨福式和阿尔凯式的格律,被拉丁文阅读课上读到的古典诗歌深深吸引。那个时代是瑞典现代主义诗歌的黄金时代,特朗斯特罗姆的同班同学中有很多人对现代诗非常感兴趣。他们阅读法国和瑞典的超现实主义诗人的作品,并组织了一个名为“团结与友谊”的学生协会。在他们之中,有相当多在后来成为优秀的作家、诗人、文化记者、出版界要人。

  1954年,特朗斯特罗姆发表第一部诗集《诗17首》,轰动了瑞典文学界。虽然那时候特朗斯特罗姆并没有发表多少诗,但《诗17首》无疑是瑞典诗歌界最卓越的诗集之一。评论家、文学史作者斯坦奎斯特称之为“一鸣惊人和绝无仅有的突破”。这本诗集里的头14首诗,写于1949到1951年间,那是他的高中时段。诗集里的绝大部分诗歌,是由抑扬格的无韵诗体和古代的萨福式格律和阿尔凯式格律写成,只有少量一部分是自由体诗。

  经由中学时期在拉丁文课上对贺拉斯的阅读,特朗斯特罗姆明白了形式对诗歌的重要性。终其一生,他都在格律诗与自由体诗中交叉前行,开辟出自己的独特道路。此后,他还因为翻译美国诗歌的原因与罗伯特·布莱建立了联系,他们相互通信,探讨诗歌与翻译问题,并多次在美国和瑞典见面,发展了深厚的友谊。通过布莱,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被翻译到美国。他们通信30多年,成为终生的朋友。

  3

  自从移居距离斯德哥尔摩四十公里的一个海岛上的蓝房子之后,特朗斯特罗姆终生居住在那里。那是当领航员的外公盖的,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他在那里接见了无数从世界各地来拜访他的诗人和朋友。除了诗歌,特朗斯特罗姆没有进入其他的写作领域,他一直从事自己心理学家的工作(中学毕业后,特朗斯特罗姆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心理学),薪水不高,因此一直生活在困窘之中。在1965年12月写给布莱的信中,他说:“我已经开始举债度日了……”而在70年代的一封信中,他开玩笑说他和莫妮卡每到月底就得抖一抖他们衣柜里的衣服,看看兜儿里有没有硬币。那时,他最关心和最快乐的事情,是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朋友给他寄来的美国诗人的诗集。

  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那些“独特的隐喻、凝练的描述和言简而意繁的组成”。除了诗人的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个优秀的钢琴家,在由于中风右手不能动之后,他的音乐家朋友专门为他写了用左手弹奏的钢琴曲。他也喜欢画画。这两者以非常明显的方式进入他的诗歌之中。音乐性、画面感,是蕴含于他的诗歌中的重要因素。他说:“在写诗时,我感受自己是一件幸运或受难的乐器,不是我在找诗,而是诗在找我。”

  另一位同样写作格律诗的大诗人、美国的弗洛斯特说过,诗就是翻译中失去的部分。我想这句话对于格律诗来说真的是再恰当不过。当他们的诗歌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那种格律所展示出的音乐性早已消失殆尽,留下的,只是用另外的语言描述的诗句所要表达的“意思”。然而,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还是被翻译成了60多种语言,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布洛茨基曾坦承他曾经从特朗斯特罗姆那里偷用过不止一个意象。他的第一部诗集里的第一首诗的第一个诗句是:醒悟就是从梦中往外跳伞。这一独特、优美、引人遐思的意象贯穿了他的写作及一生,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2015年3月26日,这位83岁“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早在1984年,当《美国诗评》杂志指出欧洲诗歌在质量上领先于美国时,列举了波兰的米沃什、苏联的布罗茨基、爱尔兰的希尼、意大利的蒙塔莱之后,就认为特朗斯特罗姆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在他长达60年的写作生涯中,仅仅有200多首诗歌存世。在一些年份里,他每年只写三到五首诗。而有的诗,需要修改七年才能够定稿。他对于写作的严格和苛刻,以及作品数量之少,大概只有伊丽莎白·毕肖普能与之相比,他们都是“以少胜多”的典范。通过诗歌,他“给予了我们通往现实的新途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