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繁叶茂的道路,整齐漂亮的民居,青山绿水将田园农家映衬成美丽的图画……江苏扬州宝应县小官庄镇双闸村,这里的路被网友调侃:“你走过最美的不是套路,而是乡村公路。”
你可知最美村路背后的辛苦和努力?2009年,江苏实行首批高标准农田试点项目,8年来,扬州通过道路硬化、沟渠整治、种植结构调整,200多万亩“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建成。
2017年7月,现代快报记者深入田间采访发现,扬州的农村美得别有风情,“既保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高效农业不仅给这个城市带来了绿色变革,也是留住乡愁的最美体现。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安莹 臧晓松/文 施向辉/摄
农田变花园
这里的每条路都能成为“网红”
汽车驶下高速,可以直接开到宝应县小官庄镇双闸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田埂上。田野里,长势正旺的水稻“方阵”宛如一块巨大地毯,不远处是绿叶花红的藕塘。这里,不像农村更像花园,道路平坦、沟塘整洁,白墙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中,房前屋后不见垃圾污水。
很难想象眼前的“花园式农田”,曾经是脏乱差的小村庄。小官庄镇副镇长罗洪谋介绍,以前,村里南北方向没有路和桥,村民去趟宝应县城,要绕一个小时路才能到,现在道路硬化后,骑电动车去县城只要10多分钟。
一路走,沿途的风光让人沉醉,蝉鸣声和蛙叫声交错,视野所及之处都是清爽透彻的绿色。路两边香樟为主要行道树,搭配着红叶李、紫薇、樱花……花树掩映,多姿多彩。难怪有网友来到这里感慨,每一条路都堪称是“最美村路”。
宝应县农业开发局副局长张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地老百姓给这些路起了各种“别称”,爱情路、健身路、致富路、风景路……每个名字都有来历。爱情路的说法来自于年轻人,过去农村环境差,情侣约会也没什么像样的地方,有了山水画般的最美村路,年轻人牵着手在月光下散步,不仅浪漫,还能体会到绿色发展带来的改变。
致富路,顾名思义,路修好了,交通方便了,农民的收入跟着提高。闵信兆今年40岁,高中毕业后在广东打工,近几年看到家乡的变化,毅然结束了8年的打工生涯回来从事农业投资。“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好了,道路和田里的排水管道都做得比较到位,我们到田里干活都开着车去,就像上班一样。”闵信兆透露,他连续种了3年的大棚西瓜,每年收入都在20万左右。
空气好水土好
田变值钱了,农民又回来了
江苏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是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的地区。宝应县位于京杭大运河畔,2000年,为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宝应县关停了全境所有的污染企业。湖西这片近10平方公里的有机食品产业核心区,因河流阻隔几乎与外界隔绝,不仅原始生态条件卓越,还一直受到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
湖西岛有机农场总经理陈飞介绍,目前湖西岛种植面积近万亩,区域内所有农业项目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土地实行轮作,一年只种一季。虽然这里出产的稻米等有机作物产量并不突出,但“绿色指标”遥遥领先,市场售价也高出普通农产品约10倍。
用无人机俯瞰湖西,湖荡相连,农田成方成片。宝应县小官庄镇牌坊村村支书王金财介绍,以前,这里地块基础设施配套差,十年九淹,很多“水荡子”人走不进去,要坐在洗澡桶里,把收割的稻子一桶桶运出来,种田的产出效益低,很多农民都抛田、扔田。
2009年,牌坊村开始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实施道路硬化、修建渠道、兴建泵站、机械化作业……一系列高标准农田的措施落地后,农民又回来了。王金财坦言,自己是高标准农田的直接受益者,过去一亩地的租金是80~120元,现在一亩地要690元。“空气好,水土好,田也值钱了。”王金财说。
吸引多种产业
带来绿色发展新变革
扬州已经投入30多亿,“编织”高效农田网络。
时值盛夏,扬州江都区樊川镇的猕猴桃长势喜人。该镇党委书记佘刚介绍,猕猴桃种植一直是樊川镇永安村的一个特色产业。永安村交通并不便利,为了把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樊川镇准备把猕猴桃种植基地转移到安大公路旁的土地,因为一条河的隔离,从田里到公路非常难,基地迟迟没有转移。201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户樊川镇,通过修桥铺路,安大路以东基本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全覆盖,猕猴桃种植基地转移后交通便捷、用水方便,形成了樊川蔬果产业园。果园还发展观光采摘农业,猕猴桃成熟时,周边的游客成群结伴过来采摘。
作为2018江苏省园博会会址的仪征枣林湾,又是丘陵山区的生态核心区。7月中旬,枣林湾梦馨园葡萄园主王卓的心情如天气一样“火热”,他的275亩葡萄也进入“采摘时间”。这里的葡萄是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对农药残留量有严格要求,每年,农林部门都要抽检大气、水、土壤。王卓自豪地说:“吃我种的葡萄放心得很,不用吐葡萄皮。”
景东坡是扬州江都小纪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据了解,合作社成立后,过去依靠大水大肥种菜的模式不好使了,如今都在推广绿色种植模式,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
景东坡采用当今流行的“稻鸭模式”进行蔬菜种植,大量使用鸡、鸭粪便等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普通蔬菜田,一季下来每亩田要上肥250斤,现在只要100斤左右。鸡粪鸭粪改良板结的土壤,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形成了鸭粪肥地——蔬菜绿色的生态链。
目前,扬州建成高标准农田20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50%以上。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节约灌溉用水80%,节省土地资源4倍以上……高标准农田就像一个磁场,吸引着种植大户、加工企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在这里扎根,也给扬州带来绿色发展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