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我们要如何看待
作家的生活?

  □思郁

  读过很多作家的传记,一直有个强烈的印象,无论作家多么有名,写了多少本佳作,但最受读者追捧的仍然是作家的私生活,作家本人的八卦是最受欢迎的小说素材。八卦大概是人类的天性,满足读者窥探作家私生活的同时,还满足了他们亲近作家的那种幻觉。但是,幻觉毕竟是幻觉,从阅读作品建构起来的完美饱满的作家形象,在传记中都会打个很大的折扣。

  举个简单的例子,英国小说家艾伦·贝内特写过一本小书《非普通读者》,讲的是英国女王偶然在王宫里遇到了流动图书馆,不爱读书的女王爱上了读书的故事。非普通读者的意思当然指的是女王有着非同一般的权力,其中一个权力就在于她不但可以读书,兴致来了还可以举办一场酒会,把她喜欢的、仍然健在的作家都召进白金汉宫。她本来觉得这一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酒会,可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仰慕之情,还能促成很多作家之间的交往,他们该有多么感激。但事实上正好相反,酒会上的作家在一起的时候无话不谈,但是一旦发现女王想加入他们的谈话就变得无话可说。

  这可能是女王参加过的最尴尬的一个酒会。从此,女王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作家和他们笔下的人物一样都是读者想象的产物,因此最好还是读他们的书,而不是和他们见面。”

  身为读者当然不一定非要参与到作家的生活中去,只要有他们的作品在,读者就可以得到满足。但是这里的悖论在于,大多数作家的传记之所以受人关注,恰恰在于,我们不关注他读的书,只好奇他的生活与他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子的。作家的生活总免不了有神圣化的嫌疑,我们会幻想他在写作时是如何灵感迸发的,是如何写出那些惊心动魄的句子的,是如何完成一部部伟大的作品的——但事实上,如果你真有一个作家朋友就会发现,他写作时,只有一张便秘的脸,无聊而无趣。

  近期读的书中有个最好的例证,英国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的《知识分子》。这本书与其说是给知识分子作传,倒不如说是揭开知识分子的丑面。全书十二章——基本每一章写一个著名作家,比如卢梭、雪莱、海明威、托尔斯泰、布莱希特、罗素、萨特、埃德蒙·威尔逊等等,只有在最后一章中写到了奥威尔、伊夫林·沃、西里尔·康纳利等几位。这本书出版之后争议很大,原因在于,约翰逊把这些大作家大知识分子看作是一个个反面教材。至少其中涉及的人物,无一不是争名夺利、风流成性、虚伪自私、冷酷无情、满口谎言、心口不一、荒谬可笑、卑鄙无耻的小人。无论是多么有名的作家,写出多么伟大的作品,但是私底下他们所暴露出来的都是人性的丑陋和自私。

  我的疑问在于,为何约翰逊会用这种方式为这些大作家作传?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揭短,更多是为了去魅。诗人奥登有言,一本低劣的传记会把传主所有的身世遭际都告诉你。而约翰逊也不会写一本如此低劣的传记,他如此写,只是想用“知识分子”的反讽来表明他的态度。我们都知道知识分子是从启蒙运动以来,逐渐被神化的,他们对大众的影响力体现在他们的思想和创建的理论上,“这些世俗知识分子可能是自然论者、怀疑论者或无神论者。他们像任何一位主教或长老一样,随时准备告诉人类如何处理各种事物。从一开始,他们就宣称要致力为人类谋利,有责任宣讲福音,通过他们的教诲引导人类前进”。

  但实际情况是,他们只对抽象的东西感兴趣,一旦把他们的生活拉回到地面,他们与普通人无异,具备人性的弱点和丑陋。只有了解到这些人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我们才能对这样一个群体产生去魅的心理,再也不会像仰望星空一样,仰慕着他们。

  我们会继续读他们的书,但尽量远离他们的生活,以免有一天你也成为他笔下泄愤的原型。

  ■试读

  会议室里热火朝天,大家见我进来,纷纷问道:朱老板,我们接了个新案子要做,有个三万块的瑞士电熨斗你知道吗?特别适合你这种格调的人。我说:哦,我家有啊,LAURASTAR嘛,海外代购用不了三万。这天已经没法聊了。老实说我已经忘了这东西的低调存在了,毕竟是白老师买的,白老师用。我不光不太会熨衣服,而且白老师要把我满柜子衣服都熨一下的时候,我会大把抢回来。

  ——《把力气花在你想要的生活上》 朱宏 湖南文艺出版社

  

  从来往车辆络绎不绝的大马路转入岔路,一直走到头,就可以看到那栋房子。虽然周围的房子也都很大,但那栋房子特别豪华。宗吾从小学放学回家经过这栋房子的大门时,经常觉得这就是所谓的豪宅,有时候也会忍不住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住在这栋大房子里?一定是很有钱的人。不知道庭院里有没有游泳池,不知道是否养了像牛一样大的狗。

  ——《沉睡的人鱼之家》 〔日〕东野圭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梦想着今生要做出伟大而激动人心的事业。我们会成为什么人?宇航员?潜水员?冲锋枪手?外科医生?一切皆有可能。然后,突然有一天,一切都不可能了。杰森的中年危机始于星期天早上他在B&Q看到了一桶船漆。

  “我永远也不可能拥有一艘船了。”他对自己说。杰森没想过要买艘船。可是现在,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不可能拥有一艘船了。

  ——《可怕的中年》[英] 贾森·黑兹利 中信出版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