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李敬泽短文集《咏而归》
以放松的姿态
与经典对话
  《咏而归》
  李敬泽
  中信出版社2017年8月
  我把这一阅读的过程当作与古人对话、聊天的过程。简单来说,不要把它当成经典,也不要把孔子当成圣人,就把他视为智慧的长者。我读《论语》,就像和一个智慧的长者聊天。
  
  ——李敬泽

  近日,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的最新作品集《咏而归》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从孔子、庄子等“巨人”开始,李敬泽在书中引领读者重新走进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但可能也是人们最不熟悉的文学时代。

  

  现代快报记者 陈曦

  阅读经典

  心有所安,目有所归

  《咏而归》收录了李敬泽历年来所写的有关古人古典的短文,长文一概不取,用活泼的语言叙述历史和文化。在书中,李敬泽仿佛做了一次春日里的漫游,以春秋先秦为主,穿过《论语》《诗经》《春秋》等经典,兴之所至,迤逦而下,至于现代乡野。从浩大的孔子精神到鱼与茶与酒咏叹古人之志,最后落到几篇谈闲情的文章上去,由家国天下,归结到春水春风、此身此心。

  李敬泽表示,编这一本《咏而归》,不外乎是希望世人从古人的选择和决断中,从他们对生命丰沛润泽的领会中,在趣味里追怀古人的风致,学习安顿自己,找到一个归处。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时之人的心与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归。

  据李敬泽介绍,之所以将新书定名为《咏而归》,源自《论语》中一段著名的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讲的是孔子跟他的弟子们闲坐,孔子说:“各言其志。”弟子们各说各的,志向都很远大。最后,曾点说了他的志向:“现在是暮春时节,我只希望能和五六个朋友,带着六七个小童,到沂水沐浴。在舞雩(读yú)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而回。” 曾点的志向简单朴实,富有生活情趣。孔子听后很是高兴。

  人们可从这段话中领略到古人在精神上真正的风采和风姿,以及活泼、自由的风貌。这亦是李敬泽所欣赏和向往的。

  在《咏而归》里,他想要与读者分享的是,从春秋,到明清,一直到现在,从孔子、孟子到佛经、饮酒等等,阅读经典也是一个“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过程,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样,轻松、快乐、自由。

  李敬泽追求回到古典的“文”的写作,与古人闲谈,看古典风景,从过去的故事中认识中国文化伟大传统的丰富性。

  在互联网新媒体的时代,传统正在重新获得生命力,李敬泽所追求的,正是一种自由的书写精神。

  从孔子、庄子等“巨人”开始,读者将跟随李敬泽的脚步,用文字和想象回到无缘参与的历史,重新走进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但可能也是人们最不熟悉的文学时代。

  孔子像楼下的大爷

  孟子让人颇感压力

  李敬泽表示,他个人也很喜欢《咏而归》,因为写作过程很放松,主要呈现的是他阅读诸如《诗经》《左传》《牡丹亭》《红楼梦》等传统经典的读后感。

  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读后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李敬泽不是以正襟危坐的姿态来面对这些作品的。他说:“我把这一阅读的过程当作与古人对话、聊天的过程。简单来说,不要把它当成经典,也不要把孔子当成圣人,就把他视为智慧的长者。我读《论语》,就像和一个智慧的长者聊天。”

  李敬泽还作了一个有意思的比喻——把孔子、孟子比作“楼底下的大爷”。“我没事儿跟他聊聊天,有时候对方一两句话就把我点醒了,这个过程我觉得是幸福的。”当然,在李敬泽的想象中,两位“大爷”有不同的脾气和性格:孔子是个爱聊天的人,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讲道理,跟他聊天压力不大。

  相较之下,与孟子“聊天”令李敬泽颇感压力:“他性格非常刚强、好胜,你会发现这位老先生一定要占上风。”

  在他看来,如果太敬畏经典与古人,会拉远了心理上的距离,“远了之后就不能真正领会他们的精神面貌、特质以及他们精神力量的所在”。

  李敬泽总结道,读经典是一个与古人“相亲相爱”的过程:“我想,如果我们以这样一种聊天的态度去对待他们,那么,所谓的经典会变得亲切很多,我们的获益也更多。”

  古人的困惑

  今人也有

  “即便没读过经典著作,这些作品所包含的精神,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都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他说。

  李敬泽说,古人所面对的诸多问题,现在我们依然在面对着,比如生老病死,比如如何追求自己的幸福等问题。古人为这些事焦虑,我们同样也要为这些事焦虑。”李敬泽说,古人离我们真的不远。

  李敬泽还提到,现在读经典陷入了一种误区——不少人将此视为“成功学”,把更多精力花在了研究古人的智谋之上。

  “从机灵劲儿来讲,现在的我们一点都不比古人差。我们应该学的恰恰是古人‘笨’的那一方面。”他举例称,在孔子、孟子眼里,幸福并不等同于成功。另一方面,古人在面对生老病死以及生活中种种不如意时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觉得古人是我们的老师”。

  对于这些年的传统文化热,李敬泽说,这背后的原因是我们在思考自己是谁,来自何处,我们的根到底在哪里等最根本问题。“在我看来,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及它的力量,并从中找到能对传统创造性转化的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