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6版:迎接十九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一条河道的变形记
3700多位民间河长齐上阵,扬州“龙须沟”变幸福河
  经过整治,七里河部分河段初见成效,河岸整洁、河水干净
  号召大家一起动手整治七里河的横幅
  何爱民是七里河边3700多位“民间河长”中的一员
  整治中的七里河

  78岁的扬州人何爱民,就住在七里河边。她这样形容以前的七里河:酱油色的河水、扑鼻的腥臭味、肆虐的蚊虫、望不尽的垃圾……“夏天窗户都不敢开!”

  七里河所在的南部片区,曾是江苏扬州工业化、城市化最早的地区,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乱排乱放,昔日用来淘米洗菜的七里河,渐渐变成了扬州有名的“龙须沟”。

  从今年6月份开始,当地政府向七里河发起史上最大规模的“治水大会战”。何爱民不顾年事已高,坚持冒着高温加入,成为七里河边3700多名“民间河长”中的一员。

  这条老百姓批评声最多的“龙须沟”,即将“变形”,成为人见人爱的幸福河。

  据了解,2007年,江苏在全国最早探索建立河长制,十年后江苏全面推行河长制,十万条村级以上河流将确定河长。

  

  现代快报记者 臧晓松 安莹/文

  施向辉/摄

  曾经“龙须沟”

  让78岁老人又爱又恨

  何爱民是个闲不住的人。78岁了,她还坚持到社区当志愿者。每天做完家务,她就戴上小红帽,拎上垃圾袋,顶着火辣辣的日头来到七里河边,开始与这条河的“战斗”。看到烟头、果壳等垃圾,她就立即捡起放进袋中——当了20多年志愿者的何爱民,对眼前的七里河又爱又恨。

  在何爱民的记忆里,七里河水当年也能用来淘米洗菜。

  扬州城因水而兴,相比古运河、瘦西湖这些岸青水绿的“大咖”,七里河算不上出名。这条全长5.5公里的小河,地处扬州城的东南片区。上世纪50年代,东南片区曾是扬州工业化、城市化最早的“新区”,兴建了一批化工厂、居民区和农贸市场。贯穿整个片区的七里河,在当时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然而,时隔半个多世纪后,由于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少数企业和一些小区、农贸市场的污水乱排放,七里河逐步从清澈变浑浊,成为扬州版的“龙须沟”:岸边杂草疯长、河面垃圾连片、河水腥臭扑鼻……

  “这条河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都有,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都有,干河污染和支河污染都有,”广陵区城乡建设局局长徐步云坦言,“可以说,这条河各种问题都有,治理难度比较大。”

  住在附近的居民满腹牢骚,“夏天门窗都不能开,全是臭水。”

  七里河,成为扬州主城区老百姓意见最大的一条河。

  变形记

  政府民间合力打响治水大战

  生活在七里河边的扬州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河长”。

  今年6月8日,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赴七里河开展大走访。后来他用三个“没有”来形容这条河:这条河没有一段河水是干净的,没有一段河岸是整洁的,没有一段河道老百姓是没有意见的。

  在听到当地群众要求整治七里河的呼声后,他回应道:“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七里河的河长。”

  正视问题、痛下决心,从根子上解决七里河“黑臭”问题,成为扬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江苏省“263”专项行动计划的最坚决、最实际的行动。

  扬州市广陵区水利局局长曹恩龙说:“实际上从那天开始,我们就拉开了整条七里河整治的大会战。”也正是这条河,推动扬州创新打造出升级版的“双河长制”——在一些重点河段,由市、区领导与基层干部一起担任河长。

  从今年6月份开始,何爱民发现,七里河边热闹起来了:城建局、水利局、环保局等多部门联合行动,附近街道分段认领,辖区内各个社区使出浑身解数,只为了一个目标——让“龙须沟”重新变回七里河。

  在联谊路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专门有一个“七里河整治大会战情况汇报栏”,上面张贴着每天辖区整治的进展和第二天的任务。每天都在河边忙碌的社区主任徐萍,被蚊虫重点“关照”了。原本皮肤很白的她,被蚊虫叮出了满腿的斑点,如同伤疤一般刺眼。她自己倒是没太当回事,“个人的困难不是困难,只要把七里河整治好,那我们就是最幸福的。”

  全民河长

  “当民间河长,我累并快乐着”

  听说七里河迎来大整治,何爱民马上就出门了,她有了个新身份:民间河长。

  “现在政府花大力气整治,我们花小力气支持。当‘民间河长’,我觉得累并快乐着!”何爱民这样跟现代快报记者说,“七里河是大家的,个个都是河道长,人人都是责任人。”

  七里河沿线的居民,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河道整治。61岁的何惠以前在河边开辟了小菜园,这次为支持政府治理七里河,她自发地把菜全部拔掉,又去劝邻居们拔菜、治河。“政府现在要治理七里河,我们举双手赞同,”曾获得全国劳模殊荣的她说,“我们自己也要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

  目前,有3700多名扬州群众争当七里河“民间河长”。一场全民治水工程,正在七里河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中部分河段初见成效,“河道干净了,苍蝇蚊虫变少了,我们的心情也好了。”何爱民感慨道。

  扬州全市范围内,正式河长有2000多人,“民间河长”数不清。

  在大力推进河长制的同时,为响应中央绿色发展的理念,扬州率先以保南水北调东线和淮河入江“清水通道”为重点,启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将占市域面积近三成的1800平方公里区域纳入规划,关停小化工小电镀企业102家,退渔还湖30万亩,在生态大走廊沿线基本建成了9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态中心。

  如今,“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已经上升为省级战略,扬州的绿色发展之路,也随之越走越宽。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