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代不一代”,一代真的不如一代吗?如果真是这样,社会怎么可能进步?我们早退回去茹毛饮血了。我们,可别在不知不觉间把自己变成“九斤老太”。
现代快报特约评论员 马青
浙江一家媒体为孩子们举办了夏令营,本来是皆大欢喜,但标题里却出现了这样的字眼:“娇贵、玻璃心、离不开手机……夏令营就是00后的《变形记》”。这些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要被夏令营的一些老师形容为“娇贵、玻璃心”呢?
一个初中的男孩接受不了夏令营的住宿条件,他以为是宾馆标间,但实际是六人间的大学宿舍、公共浴室和卫生间,以及不设电梯的五楼,于是坚决要求退营。这个孩子被当成是00后孩子娇贵的代表。问题在于,这个孩子能代表谁?夏令营的老师承认,每年有10%的孩子不适应集体住宿环境,而像这样第一天就吵着回去的学生,很少见。
一个团里,10%的孩子不适应,可称为极少数;几年也就出了一个刚开团就回家的孩子,可称为个例。更何况,不适应集体住宿环境,并不见得是娇贵,夏令营里有初中孩子,也有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没离开过家,对集体住宿很可能是既好奇又陌生,孩子的适应力有个体差异,10%的比例是很正常的好吗?
说男孩们都有网瘾,女孩们都玻璃心,原因是男孩们说起网游头头是道,而女孩们会发生口角。比如,一个初一女生和同宿舍初三女生之间发生口角,气哭了,这就被称为“女孩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玻璃心”。
网游的问题太复杂,先不去说它。就说说“玻璃心”吧,谁在小时候不曾与同学吵过闹过又和好过?谁在孩堤时代不曾有过“我不和你玩了”这样的小脾气?孩子们正是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社会交往,学习适应环境。发生口角,生气哭泣,都是正常反应,就称为“玻璃心”?
因为10%的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就无视另外90%的孩子们的努力;因为个别孩子的表现,就给全体00后贴标签,想没想过,这样的报道给那些参加了夏令营的孩子们看了,他们是什么心情?会不会让孩子们觉得:你们这些大人好虚伪,表面上做出一副“依依惜别,欢迎再来”的样子,转过头去,就指责我们这也不好那也不对?
我身边朋友的孩子也大多是00后,有孩子在学校军训时大太阳地里坐着笔直不动;有孩子自己参加公益组织,活动全程都是孩子们自己筹划;有孩子报名参加创新大赛,小小年纪独立去外地参赛,不用父母操心。
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代不一代”,一代真的不如一代吗?如果真是这样,社会怎么可能进步?我们早退回去茹毛饮血了。这不过是失去权威感的九斤老太的一种挣扎而已。我们,可别在不知不觉间把自己变成“九斤老太”。
作者为南京新闻广播《马青时间》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