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6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7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白云无门·乐泉谈书道》之十七——得之失之
  乐泉
  号拓园、万千莲花斋。1950年生于南京。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批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主持拓园书道雅集。先后应邀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览。出版有《白云无门——乐泉谈书道》《乐泉书法集》《当代书法家精品集——乐泉
  《几点》

  当书法重新走入校园,当书法作品渐渐进入普通人的家庭,当越来越多的人对书法开始产生兴趣,我们也逐渐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对书法正确地认知?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好坏?《艺+周刊》特别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批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乐泉先生,请他与大家共同聊一聊对书道的理解。

  古人云:“养心一涧水,习静四围山。”曾几何时,我因养病,闭门懒出,赋闲既久,造访者亦稀,倒也清净。庭院虽小,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可赏可玩,既可放牧心情,又乐得自在。间或有二三布衣良朋入座,清茶一杯,如沐春风,谈吐间,慧心互照,光阴自不虚掷也。

  回顾所来,恍若一梦,心中所想,眼前所见,兴味来时,涂上几笔。可以不为人俯仰作计,自然十分畅意。畅意的笔墨不可重复,更无可替代。重复只会滥觞,却不能再现最初的灵觉。不拘成法,因心造境,梦因梦引,恍兮惚兮。享受十五的月圆,必须承受缺失,所有的付出,便是舍,所有的“得”,便是缘。得之失之,皆乎情理之中,何须计较。顺应自然,自然生变,变而通,通而达,达而能化,人生莫如,斯道亦然。

  “书法”是通俗意义上最为明了的称谓。千百年来传授书写方法,难免不是一种“套路”,掌握了并坚持不懈地学习,是可以成为书家的。然而,书家的层次不同,全在个人的品学、修养及审美雅俗之别。古来成大家者,必有其过人之处,非一般书手能望其项背,书之道,亦人之道。明白做人的道理,书写便能格外自然。

  不简单否定自己的过去,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当下。

  面对一件作品,人们往往执拗于把每个问题研究清楚,尚未真正做到透析其理,便匆忙下定论。其实,有些东西,当你穷尽其详,以为解剖透彻时,已然不是它了。

  近人所谓的碑帖之分,均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实都是写字,都是书法。对于书道的学习,碑帖研究应该是不分彼此的。

  在书写过程中,不宜过于计较用墨。墨浓也罢,淡也罢,不讲究才会有意外之喜,过分讲究就不自然。计较心与得失心,都是洗心磨炼过程中的反映。

  总的来说,不论学习什么,自己首先要把心安顿好。“养心一涧水,习静四围山”,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达到明心见性。

  中国的绘画或者书法,线条决定了这门艺术的高度。线条是最具灵性的表达。画国画的人如果不通书法,笔下线条功夫不够,线性不美,线质漂浮,所以画就空有形而不见笔,不通笔墨谈何灵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