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2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书者多宽
  李多宽
  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顾问兼学术导师。
  曾先后在北京恭王府、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大象美术馆、南京艺加美术馆、厦门美术馆、新西兰佛光山美术馆和新西兰亚洲图书文化中心等地举办书法艺术展。

  坚守·创造·永恒

  文/言恭达

  庄子云:“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守望清流,秉持静气,书家应以平常心走平常路,显常态而得常容。“知常复命”“归根曰静”。明中出静,须在净气中求得清净。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淡定从容的君子之风。

  多少年来,多宽始终坚守心中的文化信仰,坚贞不渝地守护文化灵魂,回归艺术心灵。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事业的护国者,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他拥有几十载的书路历程、翰墨春秋。心无旁骛“目标始终如一”,默默耕耘,砚边求索……表面看来,书法成了他管理事业的陪衬副业,殊不知,这几十载,他是在苦苦追寻着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与智慧的传承。因为他十分明白: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名片,书法是“道”的化身,简约且自由。在变化了的书法线条中曾寄托了历代书家无限的人世沧桑与审美理想。

  在多宽的作品前,我清晰地看到了他没有趋同时俗的玩味,也没有急于功名的浮躁。我看到的是他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的全球化语境下,义无反顾地追寻着书法文化的理想品格,思考着时代的艺术创造。我看到的是他虔诚的问道、悟道与传道。

  ——问道。与古人对话,向传统经典学习是多宽的一贯选择。宗法晋唐,浸淫六朝,取法乎上,必然气韵生动,骨力充盈。由此,多宽作品给读者带来的气象风貌是:正、纯、清、净、雅。书路正道,功力扎实,点画精到,布陈有序,虚实合度,疾涩相当。多宽的书法从“二王”切入。更多地吸取了魏晋的气息。形成了他清遒逸丽,醇古典雅,简静沉稳,和爽铦利的书卷气格。用笔坚定精到,转捩自如,结字因势趋异。他从晋楷中得势和得法,又强化了时代审美中的行意,加上涩笔与渴墨的应用,呈现行楷书中的生动意趣。多宽“问道”则问到了书艺的内核,道之本原,这是真正实践了“技进乎道”的心路,赢得了“道”的定力,书法艺术的本体要义。

  ——悟道。悟书法艺术创作规律,悟书法还原的文化。 这样才能识得大味必淡、大道至简、和光同尘。 多宽作品从形式、技法到内容,彰显在繁冗的管理工作外,学会恬淡、宁静的人文思考与实践,学会感恩,学会敬畏,也学会了放弃,学会了约取。 由于“悟道”得体,多宽书法的审美气象,虚静中求淡雅,灵秀里出意境。这种“虚”“静”“明”境界的追求是大凡学书者去俗求雅、循其本体而“悟道”的必然轨迹。

  ——传道。我曾说过,不同时代有不同“士风”的内涵。今天新的士大夫精神必须有家国情怀,历史担当,要为历史创出业绩,为时代创造经典。要做到知行合一,管理有方。弘道养正,人文关怀。要有大社会视野,要有大民生情结,也要有大文化理念。要做到治学严谨,修养高尚。它的专业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一句话,新士大夫精神就是要做到明道、明德、明心。从多宽丰富的阅历与多彩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他数十年的书法寻梦是伴随着这种时代人文精神所追寻的中国梦!我们赞赏这种“永恒的士风”,期待当下更多的新中国官员静下心来,深入传统,遵循规律,透析本体,提升境界。当代需要那些坚守文化信仰时代审美理想与职业操守的“求道者”!

  艺术真谛的阳光是平等地普照着每一个人,来不得半点的虚妄与高傲,因为“艺术境界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层的自我”。只有对时代与生活心存感恩,只有对传统的坚守,时代的创造,我们才能开启心灵的人文空间,支撑起心中理想的高度,以求艺术的永恒!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文/李啸

  伟岸的身材,敦厚的笑容,与多宽先生在一起,永远有一种踏实感。无论是在昔日海关关长的位置上,还是今天的笔墨为伍,他活的都那么通透。通透,是因为厘清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看淡了物质,精神的空间就富有起来。

  多宽先生身上有一种古风,这令我每次想到他时首先是一个手捧书卷的文人形象,而后才是身着朝服昂首走来的他。他身居要职多年,每天不废翰墨,心静如水。他总是把要职当闲职去做,用文化的方式去举重若轻;又把闲职当要职来当,用书法的方式来举轻若重。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书法的魅力。

  不带功利的交往,让我们的友谊持续发展着。我与多宽先生平时见面并不多,但每次交集都是“书法时间”,或他的展览、或他人的展览、或书友的雅集。每次相聚,他总是尽情地展示阶段最新的创作成果,忘情地陈述着他的创作体验,那是一种如鱼得水后的欢快,也是一种找寻到归一后的幸福感。他亮晶晶的眼神有时像一个顽皮的孩子,那一瞬间我内心既伴着他的幸福,又有一丝感伤。人生如书,书如人生,一切都在收放、取舍之间,收获与付出也总是相互生发的。可以想见,他经年辛劳的付出、无私的奉献,无疑是建立在物质的克己与精神的坚守基础之上的。

  如今,肩膀和指腕同样松弛的多宽先生全身心地沉浸在他的书法世界里。以往他是通过书写来释放压力,如今他是通过书写来抒发情怀。看多宽先生的书法作品,无论是他的行草,还是他的楷书,都体现出一种清正、平和与雅致,这种气息得益于他早期对唐人的取法和对晋人的仰望。这种取法和仰望既是他最早的审美判断,也决定他以后艺术创作的走向。我见过他颇多数量的手卷乃至长卷,让我惊奇的是他的毅力,这种毅力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持久,因为持久往往裹挟着忍耐与勉强,这种毅力是持之以恒的坚守与定力。他总是不知疲倦近乎忘情地书写着,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这个世界的存在,也有可能压根他就不愿意放弃手中的笔立即回到这个太过现实的世界……笔墨,是他的砚田,也是他的精神家园。

  后来,他一度痴迷于写小品,或信笺,或包装纸,甚至边角残纸,信手两三行,而后住笔观看、玩味,每每自觉不俗,甚至较之以往的“格格正正”别生意趣,别开生面。指腕的松弛,而这一切都外化于他的笔墨间。

  有人说书法已经成为多宽先生的全部,尽管说的有点夸张,但也是实话。我翻阅他每天的微信内容,居然无不与书法有关,可以说他每天过的都是“书法生活”。去年,他去宜兴写了些紫砂,又去景德镇写了些瓷器,尝试在不同的载体上去进行书法创作实践,用他的话讲是“让书法融入生活”,其实这之于多宽先生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书法的实践。

  创作实现飞跃有时来的很突然,而回望时一切发生又那么自然,何况多宽先生有着北大历史系的学历背景。近年来,他把书法学习的重心定位在魏晋时期的经典法帖,这让他又推开了另一扇门。眼光有多高,目标就有多远。心胸有多广,道路就有多宽。眼界决定取法,新的取法目标明确后,精研与深挖,是摆在多宽先生面前的新课题,当下正是他砥砺前行的阶段,多年积累让他的小宇宙在短期内骤然爆发,技法上迅速提升,创作上也自信满满,每次见面他都有新的进步,每次分别又都会对他充满新的期待……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大道多宽,其修也远”,唯有自强者不息!致虚极,守静笃,祝福自号清虚斋主的多宽先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因为前面等待您的还有曼妙的风景。

  2017年6月17日,李啸于旅途中

  (李啸,江苏省书协副主席、江苏省书法院院长、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秘书长)

  本版书法均为李多宽作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