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6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白云无门——乐泉谈书道》之十三
《朝花夕拾:也谈读鲁迅手札(二)》
  乐泉
  号拓园、万千莲花斋。1950年生于南京。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批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主持拓园书道雅集。先后应邀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览。出版有《白云无门——乐泉谈书道》《乐泉书法集》《当代书法家精品集——乐泉
  乐泉书法

  当书法重新走入校园,当书法作品渐渐进入普通人的家庭,当越来越多的人对书法开始产生兴趣,我们也逐渐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对书法正确地认知?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好坏?《艺+周刊》特别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批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乐泉先生,请他与大家共同聊一聊对书道的理解。

  素喜鲁迅先生手札中的那份从容自然,处处流露着诙谐与简淡,喜欢其笔下的不动声色和那份淡定。每读其手稿,有如一个人在家中弄一两碟小菜,有就着小酒般的惬意,又如三两好友,聚在低矮的小桌前,煤油灯下,促膝谈心(笔者作为知青曾在乡下插队务农),想起唐代大诗人玉溪生的《巴山夜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巴山夜雨涨秋池”。那是一个人的遗世独立,是一个人内心的雨声。

  读鲁迅先生的手稿,可以随时随地随手翻阅,是无须端起来的,这便是鲁迅先生的过人之处,当然也是其修到的境地。世人或不解“鲁体”,以为文人字而已。多少年来,看够了流传千年,耳熟能详的各类法帖,反倒使我对鲁迅的手迹,愈发有了好感。愈见其书品之高,文心之胜。脱透传统的外在束缚,几乎不被所谓的传统“胁迫”,骨子里却是浸透着六朝文化的高古气息,传统血脉悄然无痕地化在其笔底。有时,我也会翻检出其当年赠予友人的条屏或对联,亦如手稿般的轻松圆融,篆隶金石之气隐约其间。

  高品位的书作,一定是符合本性的自然流露,恰如小溪流水,缓缓而来,不得有一丝一毫的虚饰与故作玄机的矫情。中国书道的精神,深合天地运作之道,其神韵与人的品学修养不可分割。 “唯书不可俗”,俗病难医也。读东坡信札,八大题画,云林诗意小楷,无不充满着遗世独立的人性与高蹈的气格。

  欣赏文化人的手稿,看到会心处,往往拍案。古人且不论,早年曾在友人处见到林散之的信札,高二适的手稿,也见到黄宾虹先生逸笔草草的蜀地写生画稿,书与画,字里行间,尤见诗意文心,胎息自然生动,此正是中国写意精神最好的注脚。

  曾有友人问:于右任先生的字如何看?我说:找其手札反复品读,养眼养心。又问:对联立轴可否临?答:能观赏,然不宜多看。问:为何?答:那是写给别人看的东西,手札则是无意于书的本色流露,能看到书者心里去。鲁迅先生不以书名,然其书之妙,不在俗,在品。

  第一次见海上赵冷月先生,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我应邀在上海美术馆举办首次个展,及第二次见先生已时隔多年,其时,曾来德在上海办展,当天陪同他与马啸拜访赵老,记得先生说:其一生最崇拜弘一、鲁迅,尤爱鲁迅手稿墨迹。吾亦同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