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4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两次蜕变
  徐华翔
  
  出生于安徽池州石台。
  曾深造于合肥师范学院、中国国家画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际书象学社。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委、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市场》画院特聘画师,先后任江苏省张家港市书画院院长、张家港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张家港美术馆馆长等职。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中国画展、提名展、邀请展
  《文能生风》
  《皆为虚幻》
  《本来无一物》
  《指鹿为马》
  《辨是非》

  人生难忘是乡愁——关于徐华翔的水墨创作文/鲁虹

  在我国历史上,山水与田园作为素材进入诗歌之中,大概始于魏晋。根据有关学者考证,这种现象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士人受玄学感召,力图冲破尘世的樊篱,寻求精神解脱的理想去处。实际上,中国的山水画与田园画就是在诗歌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而且就像传统诗歌一样,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田园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将山水与田园当作了隐逸的场所。不过,无论是在先秦汉魏,还是在宋元明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几乎成了中国士人全部的生活内容和价值选择,所以隐逸是中国士人在进与退、仕与隐两者之间进行痛苦选择的结果。这也正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与田园画的关键。

  画家徐华翔许多年来也把田园与民居——还有水乡——作为艺术表现的母题,但与传统文人画家强调隐逸的观念不同,他常常是在借田园与民居抒发一种斩不断、理还乱、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当然,这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乡愁,而是指艺术家对我们文化传统和生命之根的深深眷恋。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在消费文化的大势冲击下,在喧嚣忙碌的无情吞噬下,在新一轮房地产运动大势拆毁我们的传统家园时,画家的作品就像一服服镇静剂,可以帮助我们静观体悟,直探本心,取得某种精神上的平衡。“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返”,乡愁是生命难以遏制的返归本原的冲动,是灵魂的内在要求。这就是我十分喜爱徐华翔田园与民居画的原因。

  画家徐华翔现任张家港美术馆馆长。几十年来,怀着对乡土的深深眷恋,他利用一切时间,徜徉于皖南的丽山秀水中从事写生,然后又将其转换成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水墨作品。由于他深受著名画家杜大恺先生的影响,所以当他着手于水墨画创作时,很自然走的是一条与杜先生较近的艺术道路。从取材上看,他显然已经超越了传统文人画的入画标准和意境构成方式,那河流、那树木、那农舍、那小桥,无不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说是艺术家虚拟的境界,显得既纯真朴实又宁静清澄,有力强调了他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从艺术表现上看,他则完全超越了传统文人画的程式规范,成功地把来自皖南田园与江南水乡等景色转换成了具有个人特点的形式符号,并且在借用传统界画的基础上组合成了特殊的画面结构。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他作画强调突出墨色之骨与画面之韵,而且总是喜欢用透明度极高的水色间以淡墨表现——少数作品中偶有上色,所以画中的景色表现得既纯净又有意趣。一般来讲,他的画大多取中景,并将画面撑得满满的,从中不难看出现代影像的影响。

  我看画家徐华翔的田园与民居画,总感到他很擅长按照现代构成的原则掌握画面的变化节奏,这也使他能以各种对比手法来营造诗一样的意境,比如,那浓与淡的对比、线与面的对比、形与形的对比、大与小的对比等,都构成了一曲曲美妙的轻音乐,令人回味无穷。毫无疑问,这可不是纯形式方面的回味,它总是让我想起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下的房地产运动中,经济第一与实用至上的价值感正在破坏传统的诗意家园。其结果不仅仅将作为物质的老房子拆掉了,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的部分文化、精神、记忆、历史与传统也随之消失了。于是,人们再也不可能返回那充满人文意味的传统家园。说起来,我们的民族是十分尊重传统的,但从“项羽火烧阿房宫”起,历代都有对前代建筑文化推倒重来的做法。相对历史而言,新一轮的房地产建设对过去文化的破坏最为厉害。为了赚钱和利益,他们没有什么不敢拆的。对此,我们必须给予必要的批判与监督,否则我们将付出惨重的、无法弥补的代价。

  徐华翔的作品风格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蜕变。

  第一次蜕变发生在10年前,在他拜师李宝林与杜大恺之后,由徽派的文人笔墨开始转入图式的当代性,这一时期大多从写生中获得画面的构图与境界。一方面,他在写生中重新获得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直接感悟,以此作为他表现乡村与自然的意蕴内涵;另一方面,他的每一次写生都试图在面对对象的过程中获得崭新的感性经验,以此发现并重构那些蕴藏在对象之中的平面构成关系。为跨出这一步,徐华翔用了20年时间,其间经历了由观念到情感以至于语言的酝酿、追索与历练,每一步都不容易,每一步都有患得患失的冲突,每一步都有现实与理想的较量,每一步都无异于与灵魂搏斗。

  第二次蜕变发生在3年前,他欲将中国水墨置于当下的艺术概念中做更多的探索与思考。这一次他走得更加坦然,因为在他看来,世界瞬息万变,艺术观念、功能、手段当然也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时代要求艺术从社会现象、人性、文明、思想等各个层面,有更为深层的揭示与语言的创造,从这个意义上看,过去式绘画无论是面对物象的思考、笔墨的语言,还是绘画的趣味,都很难在当下时代的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当然,过去式绘画依然有它深厚的社会基础,山水花卉、生活小景、笔墨游戏依然拥有受众市场,然而它离艺术的时代性与创造性已渐行渐远。因此徐华翔选择用更为抽象的语言来表达:书法、石刻、图像相融合,以混沌赋予传统文化当代之美。

  杜大恺曾这样评价:“数年后的华翔俨然是另外一个人,他的改变是进行式的,令我刮目相看。艺术改变须付出代价,但它不能停滞。面对这样的付出,华翔乐在其中,我乐观其成。”(温虹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