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但在A股市场,不少上市公司许下诺言后随意变更承诺。据中国证监会日前公布的违法失信名单,去年10家A股上市公司中便有1家存在失信行为。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是投资预期的市场,失信危害尤其大,需各方加强监管,严惩违法失信。
不少上市公司随意更改承诺事项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6月,即有38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变更此前承诺的相关事项。梳理公告,这些公司变更的承诺事项主要涉及解决同业竞争、业绩补偿、增减持等。
如,轻纺城29日发布控股股东变更承诺公告,拟通过变更承诺的方式继续解决同业竞争。变更措施包括,将部分承诺履行期限延长6个月或3年,对已不构成同业竞争的新西市场拟重新作出安排等。
业绩补偿承诺变更是上市公司变更承诺事项的“重灾区”。今年6月,有14家上市公司公告更改业绩补偿承诺。
有的公司增减持承诺变更也较随意。如,6月17日,上半年预亏近7000万元的新筑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变更原有减持计划,将减持上限从公司总股本的10.85%提高到20%,并表示此举是为了引入战略投资者。
有些承诺白底黑字,见诸上市公司公告,有些则是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的口头承诺。润和软件即在2015年提出公司5年后市值要达到千亿元。然而,截至6月28日公司市值仅为90.3亿元,股民们在各大股吧上不断追问,“面对这样的市值还有信心吗”“还是说说小目标吧”。
失信行为在A股市场大量存在。根据证监会日前通报的数据,2016年度存在违法失信记录的机构共822家,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311家;整个市场2016年存在违法失信记录的行为共2930起,违法失信记录个人1319人。
上市公司失信为哪般?
在深圳紫金港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陈绍霞等业内人士看来,失信的承诺,少部分确实是因为客观条件发生较大变化,但更多的是与股价“忽悠”有关。“千亿市值”等宣言实际上有很强的诱导作用,在一定时间内很容易推高股价,引发散户跟风,最终让股东实现套利。
很多落在文字上的承诺未实现时,上市公司也会给出解释。如,斯太尔曾承诺2014年至2016年扣非后净利润不达标则以现金补偿,但却从未完成过业绩目标。日前,斯太尔公告解释,受行业低迷影响,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不足以支撑业绩补偿款。
有些上市公司做不到承诺时,却将“锅”甩给短期市场波动、资本市场形势变化,让人无法理解。
如,宝光股份去年发布公告,其第二大股东西藏锋泓将在12个月内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的无限售流通股。然而,今年6月24日,宝光股份公告称,鉴于近期股市大幅下挫,西藏锋泓决定终止增持计划。
让失信主体
得到应有惩罚
专家认为,上市公司理应慎重对待承诺事项,对未完成承诺的责任主体,理应受到更加严厉的监管。“如果上市公司给市场以不切实际的高预期,就会使投资者误判公司价值,诱引投资者特别是散户,以高价为部分人的利益买单。”陈绍霞说。如,宝光股份在公布增持公告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即录得9.4%的涨幅,报收28.98元,而截至6月28日,股价已跌至13.04元。
证监会日前表示,在2016年作出的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监管措施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市场禁入人数也达到历史峰值。“诚信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原则。”陈绍霞认为,尽管监管层近年来加大了对诚信市场的建设力度,但仍大量存在失信行为,仍需要完善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用更严厉的手段敦促相关责任主体履行承诺,对违法失信行为,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