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城市里的修补匠》,作者大发在城市寻找“修补匠”之难的感慨。
我赞成该文作者对“修补匠”的记忆和向往。高耸的楼宇、华丽的酒店、壮观的商场、气派的银行以及“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几成现代化城市的标配。这无可厚非,但是“修补匠”也不可或缺。
小巧的修鞋架,不大的工具柜,三两个凳子,在街边的树荫下、墙根旁,不影响交通,不有碍市容,修鞋匠给往来的市民带来极大的方便。鞋子脏了或者需要保养,随时便可擦油打蜡。何况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了,居家生活都希望简约省事少麻烦,没有多少人家再备油置刷擦鞋,都喜欢上街顺便让修鞋匠解决,花钱不多,何乐而不为?我客居南京16年,皮鞋全部是修鞋匠师傅给整的。一直只收1元钱,我嫌太便宜了,劝其涨价,师傅始终不听,总说“够本就行,不图多赚人家的”。其实,在他们的意识里,真正想的是给人方便,而非乘机图财卡人。再者,沿街有序设置一些修补匠摊点,对安置就业也功不可没,尤其有助于解决一些高龄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需求。
留住城市修补摊点,可谓弊微利大;若辅之以妥善管理,则纯利无弊,皆大欢喜。问题是,有的管理者认识不到这一点,错把城市修补摊点当作城市之“丑”,动辄随意驱赶,将之逼成了“游击队”。特别是,每逢环卫大检查和文明创建活动期间,往往全城“禁止”,严禁一切修补匠出摊。
期盼城市管理者给城市修补匠留下一片地儿。南京 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