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2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6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文驰墨趣 艺寄性灵
  《泽畔问柳》,材质:纸本。创作时间:2016年。尺寸:12x32 落款:泽畔问柳,丁酉,国宝。钤印:吴(朱文)国宝(朱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节录136cmx34cm 2013年
  《道德经》 68cmx34cm 2011年
  《月乘·风送联》 60cmx27cm 2013年

  □文/樵夫(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国宝

  1976年生于江苏沭阳,曾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导师范曾先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江苏常州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吴国宝、段以建书画联展。2014年于北京七九八、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现就职于中国美术馆。

  国宝与我是老乡,也是我的朋友,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家,我非常喜欢他的艺术风格。

  吴国宝,字三水,号三水堂主人,江苏沭阳人,现就职于中国美术馆书法篆刻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既需要天赋更需要勤奋。我认识当代许多书法家,虽然成绩卓然,但是大多数都不是艺术“科班”出身。国宝先生是我认识的书法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不仅具有艺术博士学位,而且是正统的书法“科班”出身。国宝的本科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师从著名书法家尉天池、马士达先生;硕士就读于于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师从金开诚、王岳川先生;国宝先生不仅受到过系统的书法专业训练,而且还有很扎实的国学功底,博士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专业,师从国学大师、著名国画家范曾先生;博士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师从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岳庆平教授,博士后出站后,兼任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国宝幼年书法的启蒙教育源于家教。国宝先生的父亲是其家乡颇有知名度的书法家,幼得父教,庭训谆谆,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中学时期国宝的书法天赋初露尖角,作品已经能够参展家乡市县组织的书法展,并能经常获奖。职业与天赋结合决定了人的成长和成才。国宝的父亲是国宝书法天赋最早的发觉者,正是父亲的鼓励与支持,国宝在未来的学涯及职业中选择了书法艺术道路。

  国宝学书,诸体兼善,碑帖融通。幼时启蒙,欧颜柳赵,皆所临习。后涉《夏承》《礼器》《曹全》诸汉隶,继而追摹北魏风神,以《张猛龙》《郑文公》《龙门二十品》等碑沉入为深。谈及学书历程,正如其友燕凯所云:年少如斯,倾心汉魏,具此胸襟,绝非凡想。

  国宝书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国宝认为书法国画的创作基础是笔法与构成,再上一个台阶就是笔墨意境,笔墨情趣是书家性灵理解的线条流动。结构容易研习,笔墨问题比较复杂。书画家对内容的理解不同,作品意境则不同。书法和国画是国学的形质表现,所以古人强调字外功夫。国宝攻读博士和博士后工作期间,跟随范曾先生在国学和绘画上下了很大工夫。在我认识的书法家中,能够论诗作赋,泼墨作画,并能在学术刊物上经常发表论文的艺术家实为鲜见。国学研习沉浸与积淀,使得国宝先生对书画艺术笔墨构成理解独到,渐渐形成自己的书画风格。观国宝书法作品,朴拙博厚,信然灵动、空寂隐鱼、疏放妍妙。

  国宝书法,笔墨厚重,游走自在。国宝先生经常说临碑帖要用心,要理解,切不可死追形式。观其作品,他没有一味求魏碑的厚重,而是采取碑帖糅合,所以他巧妙避开了研习魏碑常常带有的臃肿滞塞。由其创作的作品看,其书作既有北碑巨制,能气魄慑人,又有二王风致,可沉玩细品,用笔活脱自在,不生板滞,在碑与帖的两极游走往还,颇得自在。国宝的书法艺术已经达到较高境界。近年来,国宝先生的书法先后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以及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海峡两岸书法交流展、中国青年书法家邀请展、中国新春对联书道展及全国书法名家写经展等。201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文心雕龙——吴国宝书法展”。

  国宝国画,平淡天真,笔墨寂静。国宝是书法家,也是一位画家。在画史上先秦诸子的“河图洛书”及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等均谈到书画同源问题。元代大画家兼书法家赵孟頫做过一首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因此,书画统一已经成为文人艺术追求的一种境界。国宝的画多表现高隐、清高、抒怀,画面多以松、石、山、渔隐之类表现,典型的文人画风格。国宝的画不特意不追求技法,也不特意讲究构成,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国宝画的落款通常占据画面比较突出,一方面通过落款展现其书法艺术,另方面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或根据画境题上自己的诗作。有苏轼“竹生时何尝逐节生”,更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间南山”,远离俗尘,傲然挺立的文化精神。近年来,国宝先生不仅参加了国内众多美术机构举办的画展,而且出版了《吴国宝书画作品集(扇面)》《文心——吴国宝书画展作品集》《文心、雕龙——吴国宝书画精品集》等,通过画作让人感受了国宝对书画同源的理解。

  国宝诗词,风扰闲梦,抒志寄情。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文人与诗词有不解之缘。李白曾用“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描述文人之间互相拜访喝酒听歌听曲的浪漫,以及“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文人情怀;杜审言也曾用“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来表达文人以诗作为社交手段互相唱和。所以,古往今来,如果一个艺术家不会吟诗作赋,那么他的文人思想会受到局限。国宝诗的表达形式大多是古体诗,古体诗押韵较宽,受格律束缚比较弱,但是对字的韵律及典故使用要求比较高,能折射出作者的文学修养。我读过一些国宝诗,如:“静夜竹溪潺,清风扰梦闲。山居无废日,林栖尽永年。有悟驰幽兴,多思寄妙言。扶峰别有墅,不羡辋川田”等。如上首诗中“不羡辋川田”,其出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律,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再如:“频入天台梦,相逢又经年。凭轩意诗酒,行啸志林泉。逸兴岁荒径,闲情漫野烟。焉得长久乐,惟寄性灵安”等,“惟寄性灵安”出自清代袁枚《序小修诗》,主张直报性情,反对复古模拟,强调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国宝不仅在自己作品上写诗,还在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如他的《书法之“法”源出佛法》《有关董源生平问题的考证》《溥儒山水画风简论》等,比较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书法、山水等理论及画派风格的思考与认识。

  一位书法家如果仅仅能写字,一位画家仅仅能画画,他们的艺术道路不仅走不远,而且很难脱俗。管窥中国艺术史,但凡能够“成家”、“立派”艺术家,他的国学修养必须跟上。国宝先生艺术和国学的修炼融合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艺术世界,传统与创新不断演进,传统与创新不是新旧替换的简单更迭,而是不断注入时代精神的文化融合。迅猛有力的后来者能够为传统增添内容与形式的新典范,传统又得以在不断注入中形成活着的“传统”。国宝先生在艺术领域的耕耘已经得到业界的认可。国宝先生还很年青,相信他的艺术道路会越走越宽阔。

  文心艺境新

  文/景俊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北京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副研究员)

  中国的书画艺术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易》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的正是中国艺术精神中那生命超越的美学。艺术的世界里,传统与创新不断演进。生命的活泼、心性的率意,在绵延与纳新的艺术缤纷中得以簇拥呈现。不过,传统与创新不是新旧替换的简单更迭,而是在不断注入与日益阐释中的交融存在。迅猛有力的后来者能够为传统增添内容与形式的新典范,传统又得以在不断注入中形成活着的“传统”。因此,传统是为艺的首要前提。无传统无创新,无继承无发展。国宝兄为艺,时已久矣。幼得父教,庭训谆谆之中结缘书艺绘章。时日渐长,他求学于四方,得时代大家的提携点拨,日积风神。他于闳通淹贯之中自成一格,即在于接续传统灵魂的同时又能立自我之精神。这种“承”与“立”的关系,不但表现在他的艺术修为上,也深入他的求学之道中。

  浸润翰墨在心灵深处。寻正脉,走大道,万世不易。

  国宝于书法,诸体兼善,碑帖融通,转益多师之中能够将遥远的传统转变为现实中有生命力的笔与墨。他那穿插萦抱、虚实照应、俯仰顾盼的笔端,总是充溢着完实的神与力。用心写字,无意结果。散怀抱,得精神,万物虽殊,不离一心。因着对自由状态的期许,真隶行草篆各体兼能的同时,国宝最爱行草,最擅在随性、随情、随境的书写中表达所思、所感与所惑。点画应手得心,胸次旷朗无尘。于国画,国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善取古人之精髓,落笔则能定自我之风神。他取意抒真,不让先贤。纯乎自然的生命意趣跃然于纸上。龚贤、四僧(原济、八大、石溪、弘仁),皆有可取。无论是取其士气,或承其超逸,抑或以精练胜,得淳雅风,均不离自我,不离心声。浩博能宽豁,慧命自传薪。观国宝濡墨挥毫,那疏旷高远、冷逸荒寒、简幽萧淡的格韵中,往往跃动着勃勃的生机与生动鲜活的原始生命力。这种观瞻,既是一种酣畅淋漓的艺术修为,又是一次精进技法的佳时良机。

  学原于思。国宝是书家,亦是画家,更是一位熟读经典的“文化学者”。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于书于画于文章不可偏废,希望在深筑国学根基之中,能够不断纯化自己的笔墨语言,以入化境。会得松风非物外,始知江心即我心。国宝的诗作,有一种永恒的安宁。这安宁不是顺境中的畅快,而是圆满自足的禅意与智慧,渗透着傲然挺立的文化精神。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是读书的境界,也是为学的高妙。国宝一路从南师到北大,再到艺研院攻读博士,重返北大做博士后研究的求学之路,即体现了他精进修为的坚定初心与为学治本的敬业精神。马一浮先生为学,提倡“德性之本,具于一心,为仁由己,不假外求”。此话虽真,却将环境之于人的影响给抹杀殆尽。求学的根本,在于印证心性的自如。国宝读书,精而不杂,专而不固。因为“精”,幽微洞彻之中无肤廓之躁。因为“专”,宗趣确明之下无泛滥之失。观今日之学界艺圈,才高识卓者有之,勤恳劳作者亦不鲜矣。然兼备二长,又能内外兼修之人,则寥寥无几。国宝二美兼具,得天既厚,又善养之,学、艺精进,必矣。

  文心者,敦敦厚道,恰恰本心。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纯然物化之中独守初心,即为“文心”。国宝之书法、国画、诗作、文章,无不赖于这样的文心——真觉、明澈、寂静、空灵。因此,国宝的求学为艺之路,是去惑、得光、无乱、能容的拔修之路。进而荡涤浮秽抵却虚妄,别开生面,道以日新。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