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8版:精准扶贫驻村调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6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快报记者驻村调研,亲历贫困村饮水记
深山徒步六小时,只为找到山泉水
  官帽顶水源地
  “一事一议”会议
  重的饮水管,抬上山
  轻一点的材料就背上山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洪溪村是个小山村,山里人吃水普遍困难。有了精准扶贫政策,政府资助引水管道等材料费,在洪溪村“一事一议”会上,村民代表们一致通过,要投工投劳解决吃水问题。5月25日,洪溪村的引水工程正式动工,从二十里外的官帽顶水源地引水进村。村民们说,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工程完工后,水管将直接到户,拧开水龙头,就能流出清澈的山泉水,洪溪村的人就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现代快报记者 王冬艳/文 徐洋/摄

  深山里,徒步几十里寻找水源

  四川平武县洪溪村地处山区,全村有205户540人,分为9个生产社,分散在两座大山中,吃水困难一直是山里人的现状。洪溪村广垭子社82岁的韩先科和老伴,每天只能靠侄子用摩托车驮水给他们吃。一桶水,50斤,老人既要做饭又要喂猪,洗衣服洗澡都舍不得用。

  现代快报记者驻村调研期间,亲历了“找水”全程。当天,记者与平武县水务局的工作人员会合后便往大山深处进发。洪溪村的村民吃水大多找一处离自己家最近的水源,然后铺设水管,从高处引水。

  一路前行,大家沿途也发现了几处水源,但是水量小,并不理想。在大山里徒步走了十多里后,每个人都已筋疲力尽,深山里面没有路,只能攀着树、抓着草,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一不小心还会被迎面而来的树枝划伤。这时,洪溪村的村民赵金发才提到,二十里以外还有一处水源,但是不被另外几位村民看好。

  “一起找水的村民不看好官帽顶水源地,是因为它离洪溪村实在是太远了,没有人敢想。”平武县水务局的技术人员冯孝军说,山里引水的成本也高,为从官帽顶引水,就要铺设一万多米的引水管道。“我就告诉他们,这次不管多远,都要把水引到洪溪村。”

  又累又渴,记者想要停下来的念头已经闪现过多次,但是想到辛苦一下就有可能找到合适的水源,一切就都值了……在山里徒步6个小时后,大家终于在官帽顶找到了水源,泉水湍急,捧起来喝上几口,清冽甘甜。

  水源地官帽顶的海拔高,水量大,有足够的水压,如果能成功引水,那么水就可以直接流进洪溪村的每家每户,能满足整个洪溪村500多人吃水。

  第一次见到官帽顶的水源时,冯孝军很兴奋。“这水甜得很,老百姓从山下背水的成本高,我们这次引水成功后,老百姓吃水就方便多了。”

  “一事一议”讨论如何引水的问题

  “老百姓吃水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过几次,每次都是因为水源干了,发生了变化,老百姓只能下山背水吃。”2008年5·12地震以后,洪溪村的大山变得松散,尤其是枯水期,天稍微一干,就存不住水。在平武县水务局的技术人员冯孝军看来,这属于地震后的次生灾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寻找水量更大的水源。

  新的水源地找到了,要解决洪溪村吃水难的问题,就要建蓄水池、铺设引水管道。

  要如何实施?在洪溪村召开的“一事一议”会议上,村民代表聚集到村主任严飞的家里,商量对策。

  从水源地引水要挖蓄水池,是花钱请一个挖掘机来挖,还是人工挖?为了减少以后的争议,引水工程动工前,村民代表们在会上商量起了具体的细节。“请一个挖机好多钱?”“挖机能不能开到山上去?”“万一挖机把我们的水池挖烂了那就莫得办法了。”听着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在一边旁听的记者感受到了他们想要解决吃水问题的迫切心情。

  “政府补贴管道等材料款,要吃上水还要靠大家自己动手。”村支书严华国说,趁着“一事一议”把大家召集起来,既是商量对策,也是动员大家投工投劳。“我们的老百姓还是齐心。”

  政府资助材料款,老百姓出劳力

  作为技术人员,冯孝军的主要职责是做引水规划,收集整理数据,然后估算工程所需的资金。

  官帽顶水源地的泉水,取样送检后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经过初步估算,冯孝军发现,从官帽顶引水到洪溪村,有十公里的距离,1000多米的海拔高差,主引水管道预计需要9000米,分支管道需要7200米,加起来就有16200米,需要17万的材料费。如果按照以前,工程做下来还需要3万元的工钱。“我们只有十几万元的工程款,资金上还存在着缺口。”

  工程款既有政府的资金帮扶,又有企业的资助,是当地的第一书记张鸿莉和村干部们一趟趟跑下来的,来之不易。洪溪村的老百姓得知后,在“一事一议”会议上,还通过了一项决议,大家免费出劳力。从勘测、搬运、挖沟到埋设管道,都由老百姓自己做,每天轮流出40多个劳力,一直到成功引水。

  为了能早日吃上官帽顶的水,洪溪村老百姓特别积极。去勘测路线,很多村民早晨5点多就出门,带上点干粮,一直要在山里走上五六个小时,才能走到水头。“国家的政策好,我们老百姓自己也愿意努力。”冯孝军说。

  引水工程动工

  60多岁老人也来帮忙

  线路勘测好了,第二步就需要把管道运到山里去,这也是整个工程最难的一部分,山高坡陡距离远,一整圈管道有一百多斤重,在平地上背着行走都很吃力,背着它爬山就更难了。“大家坐到一起想办法,后来决定劳力好的就两个人抬着上山,劳力不好的就把管道拆散了,一点点地往山上顺。”

  “路滑得很哪!”“滑得很哪!”“脚要踩得稳呐!”“踩得稳呐!”一圈引水管道上百斤重,村民一边抬一边喊着号子。伴随着号子声,5月25日,记者跟着洪溪村的村民,一起爬山,往十几里外的官帽顶水源地运送引水管道。山路崎岖,因此异常难走,很多时候都需要借助树枝攀爬,负重前进,人的脚都要原地打滑。记者也试着抬了一下引水管道,膀子被扁担硌得生疼,脚下打转,迈不出一步路。当天,一位60多岁的老人家也想要背管道上山。“我能背100多斤豌豆,两人抬一圈水管莫得问题。”被劝阻后,老人家还是跟着大家一起爬山去水源地。

  途中还有数道陡峭的悬崖,不能通行,只能想办法把管道给架过去。村民赵金发告诉现代快报的记者,这点难度不算什么,能吃上水,爬点山、出点力也值得。“下一次你们再来,就能喝上洪溪的山泉水咯!”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