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6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6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周五,带你走进武警站岗的二史馆
现代快报·ZAKER南京将在此直播,揭秘国宝档案
  大图:位于南京中山东路309号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小图:门楣上曾经镌刻的是“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 资料图片由二史馆提供,其他为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顾炜 摄
  档案储藏库为半地下式库房,内呈“回”字阶梯形
  库房的门分为两层,内层是钢质栅栏门,外层是厚十余厘米的钢板门
  南京史料整理处工作人员整理“档案山”

  南京中山东路309号,三楹四柱牌楼式大门的门楣上镌刻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对于很多市民来说,这是个神秘的地方,每每路过,望一眼掩映在花木中的深深庭院,门口的武警哨兵让人心生敬畏。你知道吗?这座神秘的庭院,收藏着一部“中华民国史”。这里典藏了230多万卷民国时期历届中央政权及直属机构档案,是海内外民国史研究学者们心中的“圣地”。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现代快报·ZAKER南京将走进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简称二史馆),揭秘它的前世今生。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通讯员 杨智友

  明故宫武英殿遗址上延续的史脉

  二史馆正门的门楣上镌刻着馆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这9个简体字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牌楼背面是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这个门楣上曾经镌刻的是: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9个繁体字,从右往左读。”二史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题写馆名的是邵元冲。他于1935年12月7日就任主任委员,为国民党党史会的第一任“掌门人”。

  成立国民党党史会,也是为了却孙中山先生的夙愿。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指出,“民国开创,为神州空前之伟业,不有信史,何以焜耀宇内,昭示方来?”党史会成立后,开始征集史料、整理编纂。

  穿过牌楼笔直往前,一座仿明宫殿式建筑映入眼帘。走进二史馆,墙上挂着一些资料照片,其中有著名建筑师杨廷宝先生的设计图稿及宫殿楼俯瞰图。

  “二史馆的馆址原为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民国时期也叫它‘西宫’。”二史馆相关负责人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这里是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自选址的。

  1935年,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正式开工兴建,馆址选在明故宫西侧原武英殿遗址。林森亲自提要求,逐一加以落实,并由当时的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杨廷宝担纲设计。

  档案记载,当时建馆要求是:馆屋为三层仿明宫殿式,设计要求以坚实宏壮为主,力避浮华。建筑的图样、工程取材、花草树木的布置,都由林森亲自指点。

  一年后,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竣工。1936年10月10日,这里举办了启幕礼暨第一次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史迹展览,由林森亲自主持,时任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邵元冲报告筹备经过。各界政要及广大市民前来参观,盛况空前。

  可惜,“掌门人”邵元冲不久后就离世了。

  据了解,邵元冲是“西北通”,开幕礼后被电招到西安以备顾问咨询。“西安事变”发生时,邵元冲与陈诚在一起。参加兵变士兵扫射居所时,陈诚就地卧倒毫发未伤,而缺乏战地经验的邵元冲跃窗而出,身中五弹,抢救无效而亡。

  抗战爆发,大量珍贵档案西迁

  在二史馆内,当年国民党党史史料陈列馆的心脏——铁库依旧存在。“把守”铁库的,是厚重的铁门,当二史馆工作人员转动铁库开关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这是原国民党党史史料陈列馆的档案库房,一共有三个,各约一百平方米,内呈‘回’字阶梯形。建筑时做了防潮、隔热处理,有利于档案保管储藏。库房的门分两层,内层是钢质栅栏门,外层是厚十余厘米的钢板门,重量逾一吨。”二史馆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铁库里的档案,在80年前经历了艰难的西迁。

  1937年,党史馆已收存档案多达10万件,包括国民党中央秘书处移交的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时期重要档案161箱。为了档案史料的安全着想,分批先行运送至长沙,暂存了4个月后,又转道长江,装运木船,迁运至重庆。在重庆,这些档案遭遇了多次“搬家”。一开始,档案藏在重庆北碚缙云山绍隆寺,但因为人多眼杂,加上有盗贼出没,于是搬到了沙坪坝对岸的盘溪观音庵,但这里总是有日军的飞机在上空盘旋,于是又搬到了吴家大洞……

  直到1940年初,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才恢复。这时征集工作以抗战史料为重点,从1938年至1944年共征集到12.1万余件史料,其中抗战史料达2.6万余件,是所藏档案史料的大宗。

  抗战胜利后,所有档案史料分两批先后于1946年6月和9月运回南京,入藏党史馆档案库。

  沿着国民党溃逃路线接收档案

  “1949年,国民党党史史料陈列馆里的重要档案史料,分两次运往台湾,共计580箱,重约97吨。”二史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1951年1月12日,受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委派,“纯正的历史研究者”、中国现代档案专家王可风抵达南京,受命筹建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开始接管国民党中央政府各机关档案。

  “国民党政府崩溃惊惶逃窜时,当时南京政府的档案,除了一部分加以焚毁外,大都遗弃下来;带走的一部分也沿途丢弃,遗弃在大西南重庆、昆明等地。”因此,除去在南京接收到的大批档案外,王可风带领二史馆老一代档案人,沿国民政府的溃逃路线接收档案。

  面对大批接收进馆的堆积如山、散放如海的档案,王可风和他的同事们将之形象地称为“档案山”“档案海”。这些被国民党遗弃的档案,紊乱不堪。有的尚完整,有的有粗略目录,有的连登记册子也没有,有的就是一堆散乱文书……

  面对杂乱的档案,王可风他们制定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整理方法,经多年努力,到了1964年,“浩繁的档案初步整理出来了,有章可循,有目可查,而且整理汇编了数千万字的史料”。这一年,南京史料整理处改归国家档案局领导,更名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9日,为你揭秘二史馆典藏“国宝”

  现在,二史馆典藏的民国档案史料,合计一千多个机构230多万卷。凡是民国时期历届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民国北京政府、广州及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汪伪政权等)的首脑机关,各部、院及其所属机构,以及军事、经济、文化机构,党派及社会团体等等,所有这些机构的档案都有收藏,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

  “二史馆馆藏丰富,极具价值,在发展推进两岸关系和服务国家政治及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二史馆相关负责人说,“民国档案也是特殊的文化桥梁,曾有多位台湾政要及著名学者前来参访,查找档案。台湾著名演员秦汉也来寻找过家族档案。”

  据了解,目前二史馆对公众开放的全宗有很多,比如:南方革命政府时期档案、抗战档案、汪伪国民党政府机构档案等数十个全宗。开放的专题有:中央银行档案、邮电档案、烟草档案、中华民国历史图片档案等系列。每天阅览大厅内都是座无虚席。

  你想知道二史馆都有哪些“国宝”档案吗?6月9日上午9点,现代快报·ZAKER南京将走进二史馆,揭秘这里的前世今生。同时,二史馆将展示部分“国宝档案”,比如:孙中山亲笔书信与题词,北伐途中张贴的标语、民国时期的邮票、钞票、商标……其中,作为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京字第一号证据的16幅日军自摄南京大屠杀暴行照片册,入选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