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交所及深交所也发布了相应的细则,并从即日起实施。此次新规从七个方面对原有的减持规定予以升级,被市场解读为是16个月前减持规定的“升级版”。而随着端午小长假的结束,今天,A股将迎来新规落地的首个交易日。减持新规能否扭转市场颓势并改变市场风格吗?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静
减持新规全面升级
2016年1月,证监会曾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时隔16个月,证监会5月27日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文件名仅一字之差,但新规调整幅度之大、涉及市场领域和交易环节之广,远超过前者。
升级版的减持新规从股东身份、股票来源、减持通道等多个层面升级了监管措施。
市场人士认为,对减持数量和渠道的限制对市场的影响最大。根据新规,大股东在连续90日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合计不得超过3%。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在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50%。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在连续90日内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这意味着如果均采用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则定增周期至少要延长至两年以上。”上述市场人士说。
与此同时,减持新规拓展了监管范围,由原来的大股东和董监高,拓展到了大股东外的首发前股东、定增股东等“特定股东”,而大宗减持或协议转让的受让方、可交换债换股股东、股票权益互换股东等股东也同样纳入监管。
券商:新规有助于缓解市场情绪
减持新规在端午小长假期间发布,普遍观点认为,此时出台减持新规至关重要。那么,新规的落地能否扭转市场颓势并改变市场风格?
5月30日晚间,不少券商“加班”发布研报。海通策略荀玉根认为,减持新规有助改善股市微观资金供求和投资者情绪。“减持新规和IPO规模缩减短期对小票刺激更明显。今年以来中小创明显跑输主板,除了盈利估值匹配问题,微观供求关系也是重要影响变量。”
广发证券最新研报认为,本次减持新规主要针对近1年以来大股东减持乱象而推出。“未来两年将迎来巨额的定增解禁,如果对这些解禁减持不加限制,确实可能使股市出现阶段性的供需失衡。但仅依靠减持新规等因素对短期情绪的修复是无法扭转A股市场中期慢熊格局的。”
也有券商提出了风险因素。中信证券称,“小额多次”的减持方式对股价的压力不一定比“大额单次”的方式小。“短期交易层面的风险不容忽视,定增赎回压力与股权质押融资调整迫在眉睫。定增基金有严格的退出期,这些定增如果不能按照原先节奏减持,那么会对后续产品的赎回能力有明显影响,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此外,减持新规后大股东们质押的股权实际流动性被抑制,银行需要重新评估质押股份的价值。银行如果要求调整质押比率或者补充质押物,这将带来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