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江苏苏宁与上海上港的亚冠中超德比刚刚结束,但是这场比赛的新闻一瞬间被另外两条消息淹没——足协新政。前晚10点多,足协接连就中超、中甲球队引援和U23球员政策作出新的规定(详见正文)。
两条政策一出,舆论哗然。对于新政与之前政策的冲突以及新政本身存在的漏洞、对于新政对中国中生代球员生存空间的挤压、对于新政是否违背足球规律的发展,足球专家、球员、网友,展开了一场大讨论,但经过一天的发酵之后,每个人心中依然疑点重重。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卫
疑问一
新政与之前政策是否冲突?
我们姑且放下对两条新政是非对错的议论,就新政本身来说,与之前的外援和U23政策是否冲突,足协并没有说清楚。特别是U23政策,足协此次发文的标题是《关于调整中超、中甲联赛U23球员出场政策的通知》,既然是调整,那原来的政策还是否适用?
比如说,原U23政策规定,各支球队在比赛中必须至少有1名U23球员首发,并至少有1名U23球员进入大名单。如今政策改为累计上场人数必须与累计上场的外援人数相同,是不是等同于不上外援就可以不上U23球员?另外,是不是如果上3名外援,决不允许上4名U23球员,因为这样也违背了累计上场人数与外援必须相同的规定。这样的话,U23新政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另外,新政依然有很大的漏洞。既然是累计上场不低于外援,那俱乐部主帅可以在比赛快结束时连续换上三名U23球员,这样依然达不到足协想要锻炼新人的目的。
疑问二
中生代球员的未来在哪里?
U23新政一出,如果严格执行下去,最受伤害的莫过于国内的中生代球员。试想,下赛季如果各支球队首发11人派出3名外援和3名U23球员,所有24岁以上的国内球员就要去争夺剩下5个首发名额,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贺炜就表示:“新政策下,很多球员是不是24岁就可以退役了?”在世界各国,24岁到30岁之间的球员几乎都是各大球队的绝对主力,正值当打之年的他们,在如今的新政下,成长空间被严重压缩。
苏宁替补门将姜灏昨天深夜在个人微博中写道:“辛辛苦苦练了15年,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一直不停地努力坚持着……18岁进了一线队一个月就挣一千块钱,教练也告诉我要努力超越老队员,年轻不是资本,足球是看能力说话的……现在的U23队员不论能力如何上来年薪就过百万,不论能力如何上来就可以踢比赛,现在甚至都可以不用训练了,等到联赛报名一截止就可以集体跟俱乐部要钱了……23岁以上的边缘球员是不是明年开始就可以退役了,回家该开出租车开出租车,该当保安当保安了……我就想知道现在的足球还是我从小为自己一生梦想的足球了吗!”
疑问三
大牌外援是否会大量流失?
近几年的中超越来越好看了,是每个球迷的共识,原因就是中超的大牌外援越来越多,在提高中超知名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U23球员的补充新政,实际上就是中国足协变相让各支球队多使用本土球员,尤其是年轻球员。
三外援登场的政策下,让不少球队的亚洲外援成为鸡肋,夏窗大规模撤离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情。更有人认为,下赛季实施的U23球员补充新政,从一定程度上则意味着三外援登场的政策也不会大规模得到“贯彻”,目前各队实力最弱、名气最小的非亚外,也会逐步离开。
更让球迷担心的是,以后大牌外援来中超的可能性变得非常低。在目前的引援政策下,引进大牌球星的花费将是之前的两倍。以胡尔克、奥斯卡的身价看,新政出台后引进,每一名大牌引援花费都会在上亿欧元。所以,未来关于大牌外援前往中超的新闻,或许只会越来越少了。
新政内容
自2017年夏季注册转会期起,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征收引援调节费用。对于有关俱乐部通过转会引入球员的资金支出,将收取与引援支出等额的费用,该项费用全额纳入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用于青少年球员的培养、社会足球普及和足球公益活动。
从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在参加中超、中甲联赛、中国足协杯赛的过程中,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