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8点多,河北威县袁家庄村的小广场热闹非凡,二十多人准时聚在这里踏歌起舞。
白天,这些村民或在田间忙碌,或在外面打工,晚上跳广场舞的一个多小时,是大家最放松和开心的时候。“日子越过越好,我们的舞也越跳越开心。”
5月20日,现代快报记者陪同袁家庄村代表队去威县参加了第四届广场舞大赛。这场贫困县的广场舞大赛,吸引了城市、乡村的216个代表队参赛,其中180个村都是贫困村。这样的图景,让我们感受到威县精准扶贫的成果——这些走在脱贫之路上的人们快乐地舞动,有奔头地生活。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凡/文 刘玉莹/摄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屋子里跳到广场上
今年58岁的白美英,是袁家庄村广场舞的带头人。
她的老家在石家庄,广场舞是她带来的“舶来品”。“大概五年前,我回老家的时候,发现好多人在跳广场舞,我觉得稀奇,就跟着学了。”等白美英回到袁家庄村,把学会的两三支广场舞也带了回来。
她先召唤了三四个老姐妹,在自己家里练。没过几天,这事就在村里传开了。“以前日子不好过,谁跳舞啊?这几年,大家都爱跳,越练人越多。”
渐渐地,屋里装不下这么多人,就到白美英家院子里跳,等到队伍发展到三四十人,院子里也装不下了。村支书郑继奎筹款,在村里建造了一个小广场,这下村民跳舞有了好去处,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广场舞”。
在现代快报记者驻村期间,强烈感觉到了村民跳舞的热情。每天晚上8点多,四五个住得临近的村民就会来白美英家找她,等她拎着音箱一起出发。
稍后,她们再和大部队在巷口集合。不少人都是骑着电动车来的,还有人车上带着孩子。只有几分钟的路,她们习惯了说说笑笑一起走到小广场。晚风习习,繁星点点,好不惬意。
到了广场,白美英走上前去打开音箱。每天要跳的曲子,她都拷进了U盘当中。音乐起,队伍立刻成形,个个笑容满面,不论是劲曲热舞,还是轻歌曼舞,统统不在话下。一旁,还有拄着拐杖的老人围观,孩子们间或穿梭在队伍里嬉戏打闹,一幅喜乐的乡村生活图景。
城里跳的舞村里都会,进城比赛获殊荣
广场舞一跳就是五年,从三十几岁的年轻人到七十多岁的老人都参与其中。怎么带领大家跳得更起劲,是白美英一直在琢磨的事。
“要找好听的歌,找好看的舞。”白美英一年回老家两次,每次都能带回几个新舞来。为了跟上潮流,她还特意花160块钱买了一台平板电脑,下载了专门的广场舞软件,学起来就更方便了。
每一支舞都是白美英自己学会了,再一个个动作教别人,“她们越学越开心,也更加愿意学。”她兴奋地说,现在大家已经会跳六十多支舞了,什么舞流行学什么,“城里跳的舞,基本上我们都会跳。”其他村子里的人看到袁家庄村跳得这么火热,也都来围观学习。
这次威县举办第四届广场舞大赛,袁家庄村队是第三次参赛,白美英选择了《九九艳阳天》作为参赛舞曲。经过一个月的排练,大家的舞步已经从最初的生疏,练到如今的整齐,但仍不松懈。比赛前一晚,现代快报记者陪她们在广场上排练,帮她们排列队形,重点练习上场下场,一直练到了晚上10点多。
最终,在5月20日的广场舞大赛中,袁家庄村代表队斩获了优秀奖,收获了一个大音箱。因为袁家庄村的广场舞参与度高、组织得力,还被授予了“优秀组织奖”的殊荣。
走上脱贫之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日子越过越好,我们的舞也越跳越开心。”这是现代快报记者在袁家庄村采访时,村民共同的感受。
因为土地流转,袁家庄村的2800亩耕地,有2600亩种植了梨树。村民告别了过去种棉花为生、收入微薄的生活,把土地流转给梨园后,能够挣得“三金”——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红金,由此走上了脱贫之路。袁家庄村支书郑继奎告诉记者,村民年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4000元,到现在的人均1.1万多元,收入高者可达3万元。村里有100多辆小汽车,40多户人家在县城买房。目前贫困户是9户18人,预计今年可以全村脱贫。
也正因为日子好过了,跳广场舞才成了一件锦上添花的事儿。白天在梨园里忙活,晚上跳广场舞放松放松,大家都表示,跳舞是一天中最开心的事儿,“生活脱了贫,我们越跳越觉得日子有奔头。”
威县文广新体局局长鲍立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贫困村在脱贫的过程中,村民需要文化享受,每天有个固定的时间自发聚在一起,是非常正能量的活动,“原来农民种田闲了就打牌打麻将,现在变成了跳舞,身体得到锻炼,心情也愉悦了。甚至一些邻里之间的隔阂都因为跳舞而打破,家庭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还能共同研究致富呢。”
“威梨”显威力,三带三园产业扶贫
其实,袁家庄村是威县立足国家贫困县实际,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威县以梨产业为主导的林果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13年1月,威县谋划建设了10万亩绿色A级梨产业带,打破了“一棉独大”的种植结构,在7个乡镇的135个行政村建成了220个标准化梨园,主栽秋月梨、雪青梨、新梨7号、红香酥梨四个品种,有些品种去年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三四千斤。像袁家庄村的村民一样,这些有梨产业园入驻的村庄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脱贫,“威梨”成了扶贫果,显了威力。
除了建立林果经济带以外,威县还建立了设施蔬菜生产经济带、畜禽养殖经济带、国家农业科技园、精品乳业园、宏博肉食加工园,由此打造了现代农业的“三带三园”,实现产业对贫困村户的“全面覆盖、多层覆盖”,让更多百姓受益。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威县脱贫攻坚取得初步成效。2016年,威县剩余贫困人口3501户、7063人,去年全国产业精准扶贫现场会也选在了威县召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工作高标准,提前实现脱贫摘帽,全部绝对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这是威县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下一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