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老码头、灯火辉煌的游轮。游轮上,穿旗袍的女人、着背带西裤的男人,说着属于他们也属于这个城市的故事,把游客仿佛带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汉长江客船中。在这里,游客既是乘客也是观众还是演员。近日,由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联合著名导演樊跃,历时两年打造的《知音号》在武汉举行了公演,这是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也是武汉围绕长江主轴打造的一张城市文化和旅游的名片。 这张名片有何独特之处,武汉的《知音号》对“同饮一江水”的南京,又有怎样的借鉴和启示呢?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李颖鑫 通讯员 江朝
初体验
移步换景,乘客既是观众也是演员
《知音号》是由线下剧场的漂移式体验和线上社交网络的漂移式传播共同定义的全新演出样式。
在观众观看演出的过程中,取消了传统的观众席和单一不变的观看顺序。观众以“船客”的身份自由转场,“移步换景”式地自主体验故事内容所提供的场域。“船客”们可以随意拍照、摄像,甚至借助互联网现场直播,形成自主传播。
在“知音号”里,船在江上行驶,老故事和新故事也在船舱里流淌,咖啡馆里则陈列着1000多件征集而来的武汉老物件、老照片,共同组成了一座城市里独特的水上记忆空间。
老故事
一个个武汉故事在观众身边演起来
在酒吧区,观众坐在酒桌上,吧台里酒保不经意地聊着他在船上看到的武汉故事,每说到一个故事,灯光便聚焦到这一组演员的身上,演员们就在观众身边表演起来。
在每一间舱室里也会上演不同的故事,观众随时可以走进,也可以随时离开。在每一间房里看到了不同的船客,听到他们不同的武汉故事。也许你会遇到一名来自茶厂的少东家,也或者遇到一位上世纪的交际花。
据介绍,这些节目都是导演组根据从成百上千个武汉故事中挑选出互素材创作的,每个演员都是主演,小人物和大人物的故事构成大汉口的世态众生相,构成一种独特的“武汉表达”。
新故事
乘客可以上演一出自己的穿越剧
游客自己的故事也在“知音号”中书写。乘客按照自己船票所标示的客舱房间号码,走进对应的舱房。房间的陈设都是上个世纪的样子。衣柜里还有服装、帽子等道具。乘客可以上演一把自己的穿越故事,可以随意拍照、摄像,甚至借助互联网现场直播。
主创方介绍,未来,房间的墙上会摆上游客们在“知音号”各个角落的照片,每个观众都会成为“知音号”新的故事。房间的抽屉里也会藏入市民提供的武汉故事。
如今,已经有人在知音号上向心上人求婚,也曾有一位老人带着儿孙上船,回忆抗战乘船逃难的往事……一个城市故事已经在这里生长、延长,成为一座城市里独特的空间。
“知音号”预计今年贺岁档至明年分别航行至上海、南京、重庆,完成“长江漂移展演计划”。
可借鉴
南京文化资源
有待发掘
对武汉“知音号”这样一座城市水上记忆空间的出现,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这其中有长江中上游游轮旅游业发达和竞争的影响。“挖掘旅游的文化特色这不仅是长江中上游游轮竞争的需要,也是旅游的本质需要。实际上南京的文化资源和底蕴更丰厚,在这方面南京应该有意识地去挖掘旅游中的文化特色”,贺云翱说。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研究员、南京郑和研究院院长赵志刚进一步表示,南京应该发掘自己独特的舟船文化,建立自己的城市记忆空间。“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更靠近入海口,南京的舟船文化底蕴更为深厚,可以说是舟船文化的高地。从三国开始,这里就有出海的记录,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更是达到一个高峰,宝船从龙江关入水,直抵海外诸国。宝船出海是国家级别的交往,南京的长江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也更紧密。南京宝船堪称世界奇迹,这不仅仅是南京一座城市的记忆,还是一段民族和国家记忆,目前我们对这段南京故事的发掘和讲述还有很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