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1版:最美江苏诗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5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淮安:一座有颜值有梦想的城市
  水韵淮安好风光 唐佳兰 摄
  里运河文化长廊 陈光晰 摄
  淮安有轨电车 贺敬华 摄

  作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标志城市,淮安有着“南船北马”的独特景观;四湖镶嵌、五河穿城的自然环境,又使得这座城市涵养着灵动的水韵。

  历史赋予了淮安高颜值,它是诗人白居易笔下壮丽的“淮水东南第一州”,它是康熙皇帝笔下繁华的“红灯十里帆樯满”。新时代的机遇,又为这座古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有底蕴、有颜值、有梦想、有活力,这就是今天的淮安。

  古色古香

  白居易笔下的“淮水东南第一州”

  从秦朝置县至今,淮安已有2000余年的建城史。而位于淮安市淮安区东北部的青莲岗文化遗址,则将淮安的历史追溯到了7000年前。这处7000岁“高龄”的古文化遗址,也是江淮流域最早的原始文化遗存。

  公元605年至610年,迁都洛阳的隋炀帝,因为经济上要依靠江淮,自此凿通洛阳经淮安至扬州的大运河。名闻天下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而淮安,由于位于南北分界线上,更成为漕运的重要通道。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温庭筠《赠少年》)南船北马,漕河盐榷,随着运河交通的发展,淮安成为南北人口会聚重地,经济、文化日渐繁荣,坐享“淮水东南第一州”(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的美誉。

  运河的开凿与兴盛,成就了古城淮安的名与望,也由此向后人馈赠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淮安全市境内已发现各类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约1600处,涵盖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个文物门类。这是世世代代淮安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留给淮安的巨大财富。

  人杰地灵

  这些人都与淮安缘分深厚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淮安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千古良将韩信、小说泰斗吴承恩、汉赋大家枚乘与枚皋、巾帼豪杰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京剧大师王瑶卿……这些已成为中国文化符号的历史名人都来自淮安。

  淮安成就了这些历史文化名人,这些名人也为淮安增添了格外厚重典雅的文化色彩。

  象征“铺张扬厉”的汉大赋的开创者枚乘,写得一手令天下人仰慕的好文章。雄霸天下的汉武帝即位后,用“安车蒲轮”征召隐居淮安的枚乘进京,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枚乘之后,三国时期的陈琳以“章表书记”名列“建安七子”,鲍照以诗歌为“元嘉三大家”之一,张耒以诗文居“苏门四学士”之列……而到了明清两朝,仅山阳(今楚州)一县就有进士200余人,河下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美名。

  淮安城的文化“琅琊榜”上,每个名字都很大牌很耀眼。然而,真正成就淮安文脉的,除了庙堂之高的文化,更有以平民文化和商业文化为特征的运河文化。明清以来小说、戏曲的滥觞发达,与运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淮安,则是平民文化和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码头”。中国人熟读千遍也不厌倦的《西游记》,其作者吴承恩就是从淮安这座“码头”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的。

  舌尖有福

  苏轼心心念念那一尾淮安白鱼

  淮安是全国四大传统名菜之一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现存淮扬名菜名点1300余种,其中如“软兜长鱼”“平桥豆腐”“大煮干丝”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菜名。1949年,新中国开国宴会选用的就是淮扬菜。淮菜代表作——“软兜长鱼”率先登台,也因此获誉“共和国第一菜”。

  鱼米长淮,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淮安的饮食文化,源于淮安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淮安的运河文化紧密相关。早在西汉,文学家枚乘在《七发》中,就为世人留下了最早的“天下之至美”的淮扬菜单:“犓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胹,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鲙。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飰大歠,如汤沃雪。”

  宋代的苏轼,更是对淮安的美食念念不忘。苏轼最中意的,是洪泽湖里的白鱼,他想坐着船去洪泽湖吃鱼,可惜因为大风阻隔,不得不遗憾地返回。半路上,被馋虫挠得心痒的他,忍不住向路人打听:“明日淮阴市,白鱼能许肥。”(苏轼《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

  而有名的淮安茶馓和汤包,更是家喻户晓的美食,它们的制作工艺,如今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生态宜居

  科技创新手段打造新淮安

  建好周总理家乡,重现时代辉煌。在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奋进时代,淮安经济社会、城乡面貌发生着深刻变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多年位居江苏省前列,日益显现出区域中心城市的强劲实力和巨大潜力。

  淮安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万多家,重点培育的特钢、IT、盐化工新材料、食品和节能环保五大千亿元产业初具规模,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台资集聚高地加速隆起,初步形成了具有淮安特色的工业体系。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淮安集聚发展一批电商产业、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构筑苏北现代服务业高地。

  如今,淮安高铁建设如火如荼,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开工建设,宁淮、沂淮铁路加快推进;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淮安机场,打造现代化空港产业基地,开通国内20个城市航班,对外开放交流覆盖五大洲;淮安新港构架通江达海的大通道,建成苏北内河集装箱运输枢纽港,实现江河、海河联运;现代有轨电车,穿越繁华闹市,畅行如画水岸。

  蓝天、碧水、绿地、清新空气、浪漫生活,是今天淮安人的幸福写照。绿色、低碳、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得淮安成为一座生态宜居之城。

  有底蕴、有颜值、有梦想、有活力,这就是淮安。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白雁 张海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