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科学家们25日上午抵达南海作业区,正式开展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科学考察。预计“蛟龙”号将于26日展开今年南海第一潜。
水下考古,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沉船浮出水面,让一段段沉睡海底的隐秘历史重新醒来。载人潜水器、机器人及相关图像系统,正在让水下考古不断向深海领域拓展。
瓷器是海底沉船的“常客”,海上丝路重地、沉船无数的南海,曾被一些人称为“海底瓷都”。那么,身怀深潜绝技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能否参与搜索或打捞南海沉宝?
海底瓷都:
“海丝”下的南海沉宝
南海海域是中国古代海船南下的必经航道,早在汉代就开辟有经南海前往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的海上贸易更是盛极一时。但是,海上风暴、水中暗礁,让众多满载货物来往于世界各地的船只每每涉险,遇上海难,常常连同船上的货物一起沉没海底。
“在南海诸岛海域,有不少水下沉船遗骸,出水文物包括沉船与瓷器、钱币、矿料、石雕等船货。其中,瓷器是沉船中最主要的出水文物。”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所所长姜波说。据姜波介绍,南海水下沉船考古方面,著名的有“南海一号”“南澳一号”“华光礁一号”等发掘项目。这些沉船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水下考古事业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大明星”。
“南海一号”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并移入博物馆,之后进行考古试掘。这艘南宋沉船上的主要物品是数量惊人的中国瓷器。
“南澳一号”沉船:2007年在汕头南澳岛附近海域被发现,在随后对这艘明代沉船进行的考古发掘中,清理沉船船体,出水了数万件遗物。
“华光礁一号”沉船:沉没于西沙海域的“华光礁一号”,是中国水下考古学界首次打捞发掘的远海沉船。这艘宋代沉船主体船舱保存较好,主要装载的货物依然是瓷器,出水了近万件包括来自景德镇窑和德化窑的瓷器珍品。
纵横南海:
“蛟龙”号功夫了得
南海海底地形复杂,最深处超过5000米。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海试时抵达过水下7062米,也就是说,南海的任何地方,理论上“蛟龙”号都有能力下潜抵达。深海世界一片黑暗,但“蛟龙”号功夫了得:配有很强的照明系统和先进的摄像、拍照仪器,有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便于目标搜索和定位,可在海底自由前后航行;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可将水下的语音、图像、文字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母船上;装备的电池容量强大,可保证水下作业时间,使作业人员从容地进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和进行相关作业。
深潜绝技:
能否搜索南海沉宝
在深海大洋,载人潜水器与水下机器人一样,被用来支持水下考古或搜索深海沉船。美国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可以潜到4500米的深海。正是它,在1985年找到了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残骸。不过,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一些镜头,则是下潜深度可达6000米的俄罗斯“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载人潜水器所探测;法国的“鹦鹉螺”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也可达到6000米,除了进行多金属结核、深海生态等科学调查外,同样参与过沉船的搜索任务。
身怀深潜绝技的“蛟龙”号,能否参与搜索或打捞南海沉宝?
“‘蛟龙’号自身有这个能力,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在深海定点和精确作业。目前,‘蛟龙’号正在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第二航段在南海调查区开展1000米级采矿试验区的选址和深海科学调查任务。”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总指挥邬长斌说。
此航次结束后,“蛟龙”号将进行改造升级。
“蛟龙”号主任设计师叶聪表示,“蛟龙”号设计的功能,就可用于海底救捞,因此它不仅可用来开展科学研究,也可以配合水下考古。当然,如果用于水下考古和打捞的话,需配置一些专用工具。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