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部门八个人都被派出去参加各种会议,办公室连个值班盯电话的人也没有。这是记者近期在西北某市调研时基层干部吐槽的“怪事”。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文山会海”现象又有了反弹的迹象。
诚然,召开会议、印发文件是部署、落实和推动政府工作的惯常手段,也有必要,但是开会发文过多过滥,会导致行政效率下降、形式主义抬头、工作作风漂浮。中央的八项规定,其中明确要求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然而,“文山会海”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屡禁不绝,成为一种顽疾。
究其原因,这还是官僚主义思想作祟,即所谓“开会才算重视,发文就是落实”的老毛病未能得到根治。一些基层干部反映,上级一再要求精简会议和文件,但是一到考核、督查时间,翻阅会议记录、核定发文情况仍是衡量一个部门和单位工作的重要手段。这样一来,设立再多的“无会月”也难以奏效。在一些地方的宏观管理指标体系中,单位GDP能耗、污染物排放等被称为“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必须履行的硬任务。如果循此而行,用这种方法治理“文山会海”,从约束机制方面下一剂猛药,也许能给开会、发文等行为套一个“紧箍咒”。
要遏制“文山会海”,上级党委和政府要带头,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将会议数量、文件数量画一条红线,定下个硬杠杠。借此促进党政部门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少陪同、多调研,切实转变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把各级干部从“会议圈”“文件堆”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多办实事。
新华社记者 陈晓虎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