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被网友称为有史以来尺度最大的反腐剧,里面一些剧情折射出真实社会中的现象,也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在最近的一集中,汉东省反贪局局长陈海的儿子陈东登场,这个10岁的孩子让人唏嘘不已,只因他在剧中直言:在小学里不花钱办不成事。许多观众看后纷纷表示后怕:贪腐都已经渗透到小孩子中了吗?
见习记者 舒越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益 黄艳
10岁小学生说不花钱办不成事
在《人民的名义》中,陈东是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的儿子,外号“小皮球”,10岁,上小学四年级,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红三代——爷爷是老红军,参加过抗日战争,爸爸是反贪局局长。
但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却说出了“不花钱办不成事”的话,并觉得这年头贪腐是理所当然的。
有一集中,小皮球踢球砸了学校的玻璃,爸爸陈海的铁哥们侯亮平现身。
侯亮平问小皮球为什么不去球场踢球,小皮球回答说:“我也想啊,可队长不让我们上,两节体育课都是足球,我花15块买了个替补队员,也没替补上。”接着他又说:“是队长和副队长问我们要的,队长收10块,副队长收5块,我们六个替补都交了钱,其实也是白交,都没轮上。”
随后小皮球还说,班里同学都在做生意,学习委员本该监督他们背课文,但是只要交5块钱就给过,“他可赚死了,当了一学期的学习委,就赚了600多块。”这些话,让观众大跌眼镜,直呼不像是反贪局局长的儿子,倒像是蔡成功(剧中一名商人)的儿子。
对于小皮球的这些话语,爷爷一语中的:“那还不是大人的世界出了问题,把孩子带坏了。”
有小学生交往涉及金钱,但属个例
4月10日,在南京几家小学门外,现代快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
朱先生的儿子今年六年级,对金钱已经有了概念。“有一天回家后,孩子很自豪地跟我说他赚了一块钱,我问他怎么赚的,他说是给同学扔垃圾,同学给的酬劳。”朱先生说,这虽然和电视剧中的贿赂有一些差距,但他还是感到担忧,他跟儿子说,帮助同学是应该的,但收钱的行为不可以。
王老师在无锡一所小学教语文,同时担任班主任。她告诉记者,她碰到过一起介于贿赂、霸凌之间的事件。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是班里的孩子王,小孩子都想跟他玩,“有一回春游,他对另一个孩子说,你想跟我玩的话,春游的钱就你带吧,那个孩子同意了。”后来她发现,有不少孩子为了能和孩子王一起玩,心甘情愿地买零食讨好他。
怎样做?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金钱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剧中陈海的儿子“小皮球”陈东“就读”的学校,正是南京的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校长侯俊东透露,去年3月,剧组找到了学校,想在这里取景,还邀请部分师生和家长参与演出。“我们经过慎重研究,认为《人民的名义》题材很好,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正剧,就同意了。”
侯俊东说,就他自己从事小学教育20多年经验,诸如“花15元买替补队员”“学习委员一学期挣600多元”这些极端情况可以说不存在。
南京长江路小学老师赵昌竹也表示,其实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孩子对待金钱的观念是很单纯的,学校大队部隔三岔五就会收到拾金不昧的孩子上交的钱,最多有几百块的。“我也了解过,顶多是一群孩子会交换一些小玩具、明信片等等小玩意儿。”赵昌竹说,小学生对金钱或理财会有好奇,需要家长和学校积极引导。
要钱才能办成事,在现实中到底存在吗?记者随机采访了南京小行小学、光华中街小学、南理工实验小学等的近20名小学生,得到了极其一致的回答——不存在!孩子们都说,不会用零花钱去“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