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儿时居住的地方,有一座桥,叫长干桥。读中学的时候,我无意中从一本书里读到了李白的《长干桥》。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家门口的这座桥、这条河流乃至这块土地,居然拥有这么一段不平凡的来历与典故。
记忆中,长干桥原来为木质结构,载重汽车驶过会有轻微震颤。我曾亲眼目睹工程兵前来拆除它——先是在左近架设临时性浮桥以维持日常交通,而后在旧桥的位置改建钢筋水泥的新桥。
长干桥架设在中华门瓮城与雨花台之间,这一段秦淮河不染脂粉,显露出护城河的刚毅俊俏。城堡里有藏兵洞,据说能驻扎上千兵马。我猜想古时候长干桥恐怕是吊桥,有军事意义。
我小时候,城堡上的箭楼尚未开放,我和家门口几个顽皮的孩子偶尔搭人梯从荒草淹没的城墙缺口处爬上去,透过箭垛俯瞰长干桥上车水马龙,油然而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气概。
长干桥一带属城南老城区,现时也有人称它为“门西”,其实在古代就是典型的金陵里巷。近年来外来人口激增,可据我所知,在长干桥一带仍以祖祖辈辈世居于此的“老南京”为主,街巷、民居乃至风土人情依然存有旧时的流风遗韵。
□李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