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的形成是上个世纪推进我国殡葬改革进程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标志,能够从土葬演变成火葬,从私埋乱葬到进入公墓集中安葬,公墓的历史性地位以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可否定。如今,公墓已经为广大市民所接受,满足了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殡葬需求,被人们尊称为人生后花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墓的规范管理以及发展方向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作为无锡市最主要的殡葬服务窗口的滨湖区各直属公墓,积极主动在优化墓区环境、节约土地资源、规范公墓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积极行动、大胆创新,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匡笠
规范化管理夯实基础
滨湖区境内集中了青龙山、湖景、梅园、陈漕湾、乌鹤山、华侨等六个经营性公墓。多年来,这些公墓为无锡市民提供了很好的殡葬服务,但也难免会存在低效重复建设、浪费土地、甚至在多年前还出现无序竞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滨湖区公墓管理中心应运而生,对上述公墓实施了集中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了公墓主任例会、职工学习培训、工作考勤、消防安全和财务管理等各类规章制度,使公墓各项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并根据区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营性公墓管理的意见》文件要求,相继出台了《滨湖区殡葬管理所集中管理经营性公墓的操作办法》《关于公墓财务统一管理制操作办法》《滨湖区公墓建设工程管理操作办法》等一系列细致的具体操作办法。这些操作办法,犹如一个微小版的行业标准,在各公墓得到了较好落实,从而有效克服了公墓规划建设的随意性,为实现各公墓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如今,公墓财务管理中心对青龙山、梅园等经营性公墓的建设项目审批、墓穴销售价格、工程招标等方面都实行了统一管理。如果走进这些公墓,你也许会惊讶不已。原来一个个高高挂起的电子眼竖立在这些公墓的各个角落。这些电子眼的背后,就是各公墓现已投入运作的电子监控系统。在梅园公墓,记者还发现在一个个山头上,巨大的白色消防蓄水池高高耸立,犹如一个个严阵以待的消防卫士,时刻注视着墓区的安全。据该公墓负责人介绍,整个公墓中共有这样的消防蓄水池20个。消防用水从山下打到蓄水池中,要跨越数十米的海拔落差。除此以外,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封闭化管理等一项项举措使公墓的规范管理步步深入。
科学规划引领大跨越
集中管理后的各经营性公墓按照“墓穴小型化、墓型艺术化、墓区园林化、葬式生态化”的“四化”标准进行整体规划, 精心打造出了既能充分展示殡葬文化、又能充分体现自己特色的优秀作品:湖景公墓体现高品位殡葬文化的墓园标志和思园生态墓区的打造;梅园公墓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墓区大型显示屏、园林化景观设施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环保电瓶车;陈漕湾公墓节约型的壁葬设施;青龙山公墓的无锡文化壁葬生态区;乌鹤山公墓推出的生态型、公益性花坛葬、树葬设施,华侨公墓凭借自然山水优势营造让爱延伸的殡葬氛围,等等,不胜枚举。
壁葬是除海葬、江葬之外,最节地的一种殡葬方式,对于死者家属来说,这也是最经济节约的方式。大力推行壁葬,可节省大量的土地。所谓壁葬,就是以墙代墓,在一堵墙上设立一层一层的小格子,将骨灰盒(坛)封存于墙格中,然后用花岗岩封面,上面刻上碑文。一堵墙能容纳近百个骨灰盒,非常节约土地资源。近几年,采纳壁葬方式的群众越来越多。
在梅园公墓,成片的草坪整洁大气,绿意盎然。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些居然也是一片墓地。原来,这也是一种墓葬形式——草坪葬。记者看到,仅眼前的一片草坪,就提供了数千个墓穴。在青龙山公墓,记者不仅见到了大片的草坪墓穴,还见到了花坛葬、树葬等一个个新颖的墓葬方式。据该公墓汤文伟主任介绍,公墓谨记管理部门“先规划布局、后施工建设”的要求,在开辟这些新墓区时,得到了公墓集中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他们鼓励我们推行草坪葬、花坛葬等新形式。在区公墓管理部门的倡导下,我们推出了草坪葬、花坛葬、树葬,附和了“墓穴小型化、墓型艺术化、墓区园林化、葬式生态化”的管理要求。这些墓葬不仅美观大方,节约土地,而且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便民服务解祭扫之困
今年清明期间,不少公墓的服务让无锡市民有了更好的体验。“去年扫墓的时候遇到突然下雨,还好,墓区提供了一次性的雨伞。”环湖居民徐女士说,湖景公墓的贴心服务让祭扫的过程变得“温暖”。“去年清明,我们一家骑电瓶车去扫墓,结果回程时发现车子没电了,亏得墓区能充电。”家住大丁佳苑的张先生对陈漕湾公墓的周到服务非常有好感。
倒上一杯茶水、递上一张纸巾、说上几句安慰话,最大程度减轻祭奠亲人时的悲痛……
清明期间,华侨公墓安排了扫墓接送车服务,为市区用户开辟了多条零距离扫墓线路。各单位都积极营造“诚信为本、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的行业新气象,对祭扫亲属热心接待、贴心服务、耐心解释,纷纷推出各项免费的便民举措和服务,以此节约祭扫群众的时间,提高效率,如免费提供墓园导购图及宣传手册;免费提供描碑油漆及工具;免费提供纯净水饮用;免费对墓区内老弱病残接送;免费提供电瓶车充电服务;免费提供医药急救箱;免费提供老花镜借用;免费提供应急雨伞;专门设置卖花点以成本价出售祭扫鲜花等。“前段时间我们对公墓内的厕所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湖景公墓副主任包训兵说,湖景公墓还新增了15个厕位,进一步缓解了扫墓高峰期的市民如厕难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一系列的便民服务,各个公墓还开展了各有特色的活动。为增加文化氛围,乌鹤山公墓举办了“清明时节话孝道”中国传统二十四孝文化知识展出,在墓区摆放三十多块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尊祖孝老的美德。同时,该公墓精心打造了一条长80米宽2米的海棠小径,种植了60余棵在清明期间开放的垂丝海棠,并添置了30张美观结实的休息椅,为扫墓群众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
“我们今年开展了‘穹宇之下同呼吸,绿色清明共环保’的宣传主题活动。”青龙山公墓副主任蒋莺介绍,青龙山公墓在原有卡片寄语、文明祭扫海报展等活动的基础上,组织了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向祭扫市民发放黄丝带,开展丝带寄语活动,呼吁市民选择更加文明、环保的方式祭奠已故亲人。
措施到位保群众安全
“希望祭扫市民们紧绷‘防火弦’,莫让‘雨纷纷’变为‘ 泪涟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各大墓区在宣传安全祭扫的同时,在防火、防控、垃圾处理等方面也是做足功课。乌鹤山公墓今年完成了公墓内消防设施的全覆盖,每个墓区都配备了单独的消防水龙头,消防管道的长度已经近4千米。湖景公墓的每个墓区都设置了防火小仓库,并设有消防专管员20多名。陈漕湾公墓在每个墓区都备足了灭火弹,同时该公墓还联合勤新社区消防队,建立了应急消防预案。
记者了解到,几大公墓在今年均增派了管理人员,不仅有城管、保安、社区保障,就连派出所的民警也将进驻公墓。“派出所派驻3名民警,直接进驻公墓,骑电动车执勤。”梅园公墓主任汤文伟介绍,扫墓高峰时期,人车拥堵,一旦有突发状况,民警很难进入公墓。仅梅园公墓一家,清明祭扫期间就动用了近70名管理人员,维持秩序。湖景公墓与梅园派出所联系,在墓区内设警务室,一旦发生车辆碰擦及斗殴等突发事件,立即出警,尽快平息事态,避免拥堵、踩踏等群体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今年按安监部门的要求在公墓主干道两侧安装广播喇叭30余个,结合安装在各路口的监控摄像头,一旦有拥堵现象发生,可以利用喊话的方式进行有效疏导。今年清明,湖景、青龙山、梅园等公墓特意邀请了6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周六、周日帮忙提供便民服务和文明祭扫的宣传。
祭扫期间产生的垃圾,也给各大公墓带来不小压力。梅园公墓统计,祭扫高峰时,一天产生五六吨垃圾,为此今年特意安排了50名保洁员,每个墓区都安排1至2名。公墓管理方倡议市民文明祭扫从点滴做起,随手将垃圾带出墓区,丢弃到指定的垃圾桶内。“在市民交管理费时,我们还会给他们发放环保袋,旨在鼓励大家将垃圾带走。”蒋莺说,此举得到了不少市民的认可,这也减轻了整个公墓的环保压力。除此之外,各公墓主要负责人表示,他们定期就会安排专业人员清理垃圾,维护环境。
更新理念走生态之路
“如今,政府和公墓管理方都在力推更加环保的殡葬方式。”滨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各个公墓均在生态殡葬多样化上做足文章,陆续推出了壁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和可降解骨灰盒等新葬式。
每个公墓的园林化建设都各有特色,墓区绿色道路、休闲景观和服务设施与周围环境协调相融;“墓型小型化、艺术化、多样化建设已经全面推开。”乌鹤山公墓副主任陈明飞介绍,乌鹤山公墓明年将启用全新的壁葬区域。“我们的花坛葬区域共有500个墓穴,现在已经售出200多个。”湖景公墓副主任包训兵说,目前湖景公墓的生态葬面积已经达到了十五亩。青龙山公墓至今开辟出了两千平方米的生态葬区域,梅园公墓则已经完成了壁葬群一期工程建设,今年已推向市场。“滨湖区各公墓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和民政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及时停建大墓、豪华墓。”滨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的公墓还对以前已经建好的大墓和墓道进行改造,改建成小型墓、艺术墓,未来,会有更多更便宜、更环保的殡葬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