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同学们坐在李子树下,我要跟大家讲讲‘李’字。它是中国第一大姓氏。大家看,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木’,大家想一想,姓氏怎么跟木相关呢……”3 月 21 日下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文化嘉宾、南京“玩转文字”项目组首席专家张一清教授来到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教这里的孩子们活学活用汉字。他从“木”“沐”“李”“理”等字出发,跟孩子们分享文字背后的故事。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俞月花
很新鲜
在果园里认识汉字“木”“李”
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有着“园林式校园”之称。校园内有很多杏树、桃树、李子树等。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堂课的课堂就设置在李子树下。张一清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象形的“木”字。他告诉孩子们,“木”表示树木,在桃、李、桂等字中,都有“木”字,说明这些字都跟树木相关。而沐浴的“沐”字,虽然其中也有“木”字,但这里的“木”却跟树木的“木”字意义无关。“沐”是形声字,“木”在其中是提示读音的。而字的意思实际上是左边的三点水,因为洗澡需要用水。
张一清还讲述了中国第一大姓氏“李”字的由来。“我们大家的姓氏,一般是从爸爸、爷爷那儿传下来的。但是最早的祖先的姓是从哪儿来的呢?”张一清举了“老子”的姓氏为例说,老子本来姓“理”,“传说因为老子的妈妈在怀孕时,吃了从天上掉下来的仙果神李,后来生下了老子。老子一出生,就跟其他人不一样,他特别聪明。大家认为这跟他妈妈怀孕时吃的神李有关。所以后来,老子就改姓李。”他表示,这就是“李”姓的来历,以后就逐渐发扬光大。
有深意
孩子们在快乐中轻松学汉字
现场,孩子们在张一清的带领下,在开心农场、竹林、柳林以及书院内,学习了“花”“朵”“竹”“柳”等汉字。张一清说,把课堂设置在户外,让孩子们一边感受到身边的景物,再通过汉字来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这样的学习很有趣,大家欣赏着美景,就把这些汉字的深意记住了。”他表示,中国汉字是一种文化积淀,孩子们从小认识它,了解它,将来传承下去,让文化源远流长。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玩转汉字”项目负责人丁青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玩转汉字”项目在玄武区已经开展了 18 年。2016 年,南京市教育局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定位并论证。从去年 5 月起,市教育局在全市小学生中作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项目推广。“我们希望在老师的带领下,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轻松、快乐地学习汉字。通过这样的特别方式,让孩子们对汉字产生浓厚兴趣,在游戏中,更加热爱中国汉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