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春光明媚的好天气,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紫金联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清逸社区公共服务站,带着社区里的残疾人群以及失独老人一起到七桥瓮湿地公园踏青。社区的志愿者和社工们突破以往的活动模式,开展游戏等拓展活动,让大家敞开心扉、尽情欢笑。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郝多 刘静妍 王冬艳
通讯员 陆丹丹
这是一场不同以往的趣味活动
活动开始,由失独父母和残障群体以及志愿者组成的72人队伍分成了4组,大家一起做“破冰热身”,通过拥抱、握手、互相拍肩等,快速融入环境,认识彼此。随后,大家穿上草裙,拿上道具,装扮成部落酋长、族人的样子,给活动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热身结束后,每人领到一张寻宝图,大家的任务是根据地图找到藏在湿地公园里的宝藏,并且要任选一个藏宝地,进行和主题相融合的团队创意合影。
负责拓展的工作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和以往的社区活动不同,这种形式更具趣味性、参与性;在主题活动中,大家相互协作,能增强互助精神。在体验趣味活动的同时,也能感受春天的生机,调节心情、缓解压力。
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王家银非常赞赏这样的室外活动,“社区活动我每次都参加,但这样的拓展还是第一次,心情愉悦。”
虽然失去了独女,生活还要继续
在一群失独父母中,家住海福巷的66岁老人沈铭森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他戴着棒球帽,走路大步流星,热情地招呼着大家。
“我就是心态好,每次活动我都参加。”沈铭森告诉记者,他的女儿1981年出生,如果还在,今年就36岁了。然而,女儿在十五六岁时患上了抑郁症,“整整10年,我带她在脑科医院治了10年。”
10年间,沈铭森的女儿无数次轻生,最终还是在8年前以跳楼的方式离开了深爱她的父母。
“孩子去世一年后,老伴悲伤过度脑溢血了。”沈铭森说,从那时起,他就知道,整个家需要靠他来支撑,“我不能倒下。”
除了承包家里所有的家务活,沈铭森还带着老伴积极参加社区各种活动,“分散注意力,心情才会好起来。”
沈铭森的家里还有一个成员,就是女儿生前留下的小狗。如今,小狗已经12岁了。每天早上,沈铭森都会把小狗放在自行车篓子里,一起去买菜,“已经是一种寄托了。”沈铭森说,生活还要继续。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活动有专业社工全程参与,在共同体验活动中,建立更紧密的情感联系,“加深彼此信任度,也为了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