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6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3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白云无门——乐泉谈书道》之三《坐听隔江钟》
  乐泉书法作品

  当书法重新走入校园,当书法作品渐渐进入普通人的家庭,当越来越多的人对书法开始产生兴趣,我们也逐渐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对书法正确地认知?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好坏?《艺+周刊》特别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批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乐泉先生,请他与大家共同聊一聊对书道的理解。

  林语堂先生说过:“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林语堂《“吾土吾民”》)书写之道,既不可随便,亦不能用心过重。书道既是国人的艺术圣殿,也是安顿心灵的地方。书道承载着一个无限深奥与永恒的世界,一如上苍与我们沟通的心桥。其绵弥幽深、大朴大美之境,可时时化映觉者心性之玄微,蒙养自强不息的生命辉光。故艺术之途,应是“体道艺之合,究圣者之蕴”的修为之道 ,书道浓缩的文化内涵幽深绵长,品不正,无以谈书;格不高,亦无所谓书道品境。

  故书道的本质与品境,无须怀有炫技的心思,以自然修为的本质,挥写自在,是为贴近生命本真的状态 。回到初心,始为纯真。书写的技巧,虽因人而异,然对美的品味,情趣的雅俗,定会反映人的心性中,此最难以察觉,也是难以掩饰的素质与涵养。因而千百年来,书道的研习,成为古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面之一。

  王维曾说过:画以无技巧状态,乃为高境。“清川淡如此,我心素以闲”(《唐·王维句》),此种通慧心境,铸就了诗人的崇高审美体验,亦非局外人所能感受。

  我幼年家住高云岭,紧邻马路,每日晚为过往车辆的声音侵扰。每至夜间,待一切安静下来,梦中犹闻长江上轮船的鸣笛声。回想起来,亦觉是一种享受。

  程大利先生迁居北京,我在其画室书写了“坐听隔江钟”一横幅,数年后,此件作品仍悬挂在其书房。当时书写的心境纯然,清静而无为。始知,返璞归真乃是心灵的返照,而心境的自然却又是艺术的根本。“心远地自偏”,佛门亦有“寂照”之说,常人习书,若以技炫世,误涉江湖之途而失去本真的初心。心底 “杂质”多了,笔下俗气可见。“万殊一相”只是因人而异。

  乐泉

  

  号拓园,万千莲花斋。1950年生于南京。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批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主持拓园书道雅集。先后应邀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览。出版有《白云无门——乐泉谈书道》《乐泉书法集》《当代书法家精品集——乐泉卷》《中国名画家精品集——乐泉卷》《当代画坛六人之约》等多种专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