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6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3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白云无门——乐泉谈书道》之二《茎草微露》
  乐泉 《弘一语》

  当书法重新走入校园,当书法作品渐渐进入普通人的家庭,当越来越多的人对书法开始产生兴趣,我们也逐渐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对书法正确地认知?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好坏?,《艺+周刊》特别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批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乐泉先生,请他与大家共同聊一聊对书道的理解。

  乐泉

  

  号拓园,万千莲花斋。1950年生于南京。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批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主持拓园书道雅集。先后应邀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览。出版有《白云无门——乐泉谈书道》《乐泉书法集》《当代书法家精品集——乐泉卷》《中国名画家精品集——乐泉卷》《当代画坛六人之约》等多种专册。

  “空中鸟迹犹成字,壁上云山不可探。”(马一浮诗句)

  人类从无知到有知,再从已知到未知,所有的“相”,均缘于无形之“有”所依存的一切空间的“在”。之所以将自己对笔墨的体验,称之为“道”,是因为真正意义的书写之道,正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与本真气象。天地山川、万事万物,皆为书道本体外相之显现、纳入、融合。与强调技法之惯性理念,及其通俗惯常审美意识,有着本质的区别。好比行走在不同轨道或不同时空的两种景象,看似相近,却不相类也。

  诸法空相,因缘有别,环中至理,方外何求?人生之学,贵乎克己。若以一技炫世,既无可得,亦不可为。故,无为非无为也。

  先贤有曰:学诗贵在神悟,可得而可传者皆为死法。我于书道之认知,得益于常年之渐修及随缘而至的“通感”,缘于先天的启示、后天的蒙养以及持之以恒的实践;得益于数十年淡泊自守,静心养怡。而一切凡俗之念的泛起,常使我深以惭愧。我深知,自己只是一个相对痴愚的草根而己。然阅微度己,不为灯下之暗,用世之心,未曾忘也。马一浮先生说过: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我深以为然。

  空坛留月,可纳天心。厚德载物,德佩天地。一切智慧皆缘于德。天地精神便是人类道德之总和,唯其是我们最终走向大道的唯一出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