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4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3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慷慨诗意花鸟情——聂跃华画花鸟
  《丹青流韵系列-橙秋之二》
  《春花秋叶系列-听雨》
  《丹青流韵系列-绿夏》
  《春花秋叶系列-憩》
  《丹青流韵系列-紫香》

  文/杜大恺

  聂跃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水彩画会副秘书长、北京女画家联谊会会员、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获奖、国展

  2003年作品获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首届中国青年国画年展铜奖、2006 年作品获宋庆龄基金会中华妇女书画作品展二等奖、2007 年作品获中国美术教师作品年度奖。

  

  2004年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9年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6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2005 年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2007年作品入选中国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

  

  个展

  200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个展、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个展、2012年扬州市美术馆个展、201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个展、2013年南京中山东路一号财富中心个展、2016年中欧国际商学院(北京校区)个展。

  

  学术展

  作品入选2006年、2008年、2010年亚洲水彩画大展;作品入选2011年第二十三届亚细亚水彩画联盟画展。

  作品入选2004年第二届“李剑晨奖”水彩画双年展,2006 年作品入选首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艺术展,作品入选2011年第二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画展,作品入选2010年北京、海南当代水彩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作品入选2011年国家博物馆《艺术清华》造型艺术教师作品展。

  跃华画国画,并画水彩,其水彩尤有特点。跃华的水彩其用笔用色与中国画之没骨神似,但也有不同。其不同处,是其情致。跃华多将花鸟置于一个现实而富象征的背景之中,借助空间,渲染晨烟夕霭,形成或疏淡,或苍凉,或冷峻,或萧森的氛围,实有几分戏剧性。或花或鸟,遂亦成为剧中的角色。铺排开的不只是一种情绪,亦同时在叙述一个有始有终的故事。很显然,这样的方式非中国所固有,它源自西洋,但在西洋画中,花就是花,鸟就是鸟,描绘其性状时,很少延伸出花鸟以外的情感变化。这样看来,跃华的方式很独特,有古有今,有中有西,因有今而与古有异,因有中而与西有别,终至于不古不今,又西又中。这也许就是很难具体描述的时代性。

  花鸟画,尤其工细者,其画中之禽鸟多是孔雀、鹭鸶、雉鸡一类,锦翎素羽,撩心炫目。跃华则不同,唯画鹰、隼,凛然藐世,雄安独立。明人陈献章有诗题林良《苍鹰图》:“落日平原散鸟群,秋风爽气劲秋旻。江边老树真如铁,独立槎枒一欠伸。”其茫茫沉郁与跃华画中的意境酷似。画花鸟而不为花鸟绮丽沉迷,却一心演绎花鸟中极少与相遇的慷慨悲凉之气,是跃华的画的又一特色。

  跃华画的画还有一个特点,是追求诗的意境,那中国花鸟画中一向与之相违的情结。这后一个特点,我以为最值得深思。

  环顾今日文坛,最寂寞者是诗。且不说画中有诗俨然隔世般悠远,即或有诗的寄寓,然诗即寂寂,画中的诗意又求之若何。文学与绘画自莱辛在《拉奥孔》中将其判定为彼此异类之始,两者之间的隔膜更借助现代艺术的风靡而持续有一个世纪。而近世中国画与诗的疏远,还另有以笔墨为上的另一层唯中国才有的原因。然诗与画的续缘,固与时势习尚相连,我总以为仍不失为一种选择。“物极必反,自然之理也”。

  回头看跃华的画,我不知道她一径走着这样的路,曾经过怎样的思考?中国是充满诗性的国家,有一段很长很长被诗浸透的历史。无论如何,诗对于涵养中国人的心智仍不失为一种资源。中华民族的复兴固然不同于诗的复兴,但诗化的生活总与理想切近。诗,尤其中国的诗,一向并未荒诞到与常理相悖的状态。至于诗的落寂,不敢说一定会因诗与画的因缘重续而平添生机,但画中有诗则可以相信在中国有接受者的,我之于此还有信心。花鸟画虽不与诗一般落寂,但其沉闷也是不争的事实,诗的介入是否会为花鸟画的再度兴盛注入活力,只有耐着性子去看,看作为途径之一终不妨一试。跃华的画似乎在诉说同样的信念。

  水彩以外,跃华的国画有同样的作风,趋于象征,演绎诗的逻辑,寄寓情理,并同样沉郁雄迈。与如今之女性不惜以身体书写绮靡相反,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花鸟画的未来会有怎样的气势仍是一个未知数,这是跃华也须面对的严峻现实。

  伴随光色流泻的诗性文心

  ——聂跃华的艺术世界

  文/马鸿增

  聂跃华,一位从诗性的扬州北上、执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出色画家。

  品读聂跃华的作品,犹如享用一席阳光与色彩构建的审美盛宴。激情与技巧、形象与意境,在这里和谐地融为一体,跃动着异样的光华。扑面而来的是壮阔、热烈、雄浑、博大的审美意韵,然而其间又时时溢出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情。因而我更愿用刚中寓柔、雄中见秀来概括她的艺术特质。

  聂跃华的艺术世界,是光色斑斓的世界,更是诗性文心的世界。无论水彩、丙烯还是油彩,都是她抒写情思的载体。早年攻研中国水墨画的经历,无疑为她现今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情驰神纵,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中华文明特有的思维方式,是她作品的诗性之根。

  古人说“大美无言”,聂跃华以光色凝诗为之代言。

  古人说“大象无形”,聂跃华以光色写意为之造形。

  “自然物语系列”充分利用水彩画的水性,表现出大自然中宏观的浩瀚与微观的精妙。雪山冰瀑,幽幽深谷,五彩大地,夕辉孤荟,一切都在流光溢彩中神奇变幻,突显出大自然生命的神秘、神圣与壮美。西画的湿画法与中国写意没骨法妙合神融,既胸有成竹又随机应变。水彩画创作已成为最能代表聂跃华艺术水平的标杆,屡屡现身于国内外大展。

  “旷野系列”又是一番气象。由于丙烯的介入,画面明暗光影越发对比强烈,鲜明夺目。云天、大海、雪山、飞鸟,造境或清旷苍凉,或慷慨激越。阳光下金色沙滩斑驳陆离,墨蓝色的海鸟孑然独立,一番出人意表之美境;乌云密布的山巅泰然自得的鸥鸟,令人心醉神迷之奇境;尤其是那搏击风浪冲天而飞,翱翔于广袤险峻之境的雄鹰,益显巾帼之豪情而别出心裁……它们既是旷野中的“画眼”,也是画家独立人格的象征。

  如果说,前两个系列是大自然原始野性的写意,那么,“文明赞歌”系列则是对人类既往文明的怀想、追思和讴歌。为了表达历史的深厚和凝重,画家选择了油画语言。画面没有流动的韵律,而多见刚性生涩的线条、笔触和块面。零落的古迹遗址、苍莽的金沙驼道、沉寂的山谷、荒凉的断崖,昔日曾经拥有的文明悄然消逝,然而生命的绿色记忆犹存。值得深思的是它们为何消失?也许,唤醒当代人的生态环保意识,不再重复人类自我毁灭自己的悲剧,才是作品的弦外之音。

  聂跃华以其不断探求的艺术创造精神,成就了独具风神的艺术之果——伴着光色流泻的诗性文心。此境此品,在当下的中国美术界并不多见。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