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0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3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因戏而梦 戏比天大
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孝慈被追授江苏“时代楷模”
  现代快报/ZAKER南京制作的“黄孝慈:戏比天大”H5作品 俞晓翔制图
  东南大学成立孝慈剧社,黄孝慈热心传授京剧艺术(资料图片)
  1988年,黄孝慈凭借《红菱艳》一举成名(资料图片)
  1999年,黄孝慈凭借《骆驼祥子》中虎妞一角,再度摘取梅花奖(资料图片)
  黄孝慈儿子代母亲领取荣誉称号证书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顾炜 摄

  “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爱京剧、学京剧、演京剧、传京剧。”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两度梅花奖得主黄孝慈生前如是说。2017年1月9日,黄孝慈因病辞世,享年74岁。在黄孝慈离开的这些日子里,她的亲人、同事、朋友、戏迷们陷入了深深的怀念中。黄孝慈的爱人、国家一级演奏员王荣坤追忆黄孝慈时,几度哽咽,他说:“今年8月27日是我们的金婚纪念日,她还没等到这一天就……”

  近日,江苏省委宣传部发布了关于追授黄孝慈为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静妍 胡玉梅 见习记者 舒越

  15岁,被推上京剧舞台

  黄孝慈于1943年出生于北京书香门第家庭。“解放初期,父亲母亲(中学教师)带着我们三个孩子举家南迁到徐州,投奔我姥姥家。我父亲加入徐州京剧团以拉琴为生。”在黄孝慈日记本上,她写道。

  黄孝慈的父亲黄伯棠是辅仁大学历史系高材生,从小迷京戏、京胡。在黄伯棠拉琴的时候,黄孝慈会跑到剧场看戏,她还没有舞台高,像跳芭蕾舞一样立着脚尖,两手扒在舞台边沿看戏。因为喜欢京剧,黄孝慈常把木板床当舞台,腰上围着床单当裙子,手上绑毛巾当水袖,模仿京剧演员的动作。

  在黄孝慈15岁的一天,京剧《四郎探母》在宿迁上演,扮演四郎原配夫人的演员误场,情况紧急,大人们找爱模仿的黄孝慈救场。临上场前,黄孝慈突然怯场,关键时刻,不知是谁在背后推了一把,将她推上了京剧舞台。

  黄孝慈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这一刻——“我没有退路了,快要上场时我直往后退,至今我都不知是谁在我后面这么一推,把我推上了舞台!推上了京剧舞台!推上了后来我视京剧为生命的舞台!”

  “不要把舞台给她,给她就看她狠”

  《董小宛》《太平公主》《红菱艳》《骆驼祥子》……黄孝慈塑造了一个个经典形象。

  “黄孝慈为了演好《董小宛》,主动找宋文治学习,练就了一手漂亮的小楷,因为董小宛是个才女。”黄孝慈的老同事吴世辉回忆说。

  “不要把舞台给她,给她就看她狠。她可以演各类角色,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获得满堂彩。”黄孝慈的老同事翁瞬和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1988年,黄孝慈凭借《红菱艳》一举成名,当时,黄孝慈45岁了。她以清纯秀美、楚楚动人的形象,演活了15岁的水乡采菱女,完成了大年龄跨度的表演。专家惊艳地形容她为“江南水乡碧螺春”“对京剧旦角表演形式有重大突破”,黄孝慈也因此为江苏京剧界实现了梅花奖零的突破。“在剧中,面对微服私巡的皇帝,她双手托腮,双腿跪在板凳上,脚自然地翘起,犹如小菱角,俏皮纯真,真的把‘菱姐’演活了。”老同事王建伟说。

  黄孝慈学戏十分刻苦。在中国戏曲学校时,她每天比同学早起两小时,一个人在操场上练功。每晚,她还劈成“一字马”入睡,锻炼腰功。而在老同事的印象中,黄孝慈总是早到一两个小时,“我们到的时候,她已经练功两个小时了。”

  每次演出时救护车停在剧场边

  1998年,老舍作品《骆驼祥子》要改编为京剧,找到黄孝慈演虎妞。“她担心驾驭不了虎妞这个角色,有点犹豫。当时《骆驼祥子》有了北京人艺的话剧版,还有电影推出。”省演艺集团京剧院表演艺术家、扮演祥子的陈霖苍说。

  1999年,黄孝慈凭借京剧版《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一角,再度摘取中国戏曲梅花奖。55岁的她演出了虎妞的美、虎妞的媚、虎妞的柔。为了演好虎妞,黄孝慈买回老舍的原著,通读八遍,挖掘人物底蕴。为学好虎妞上场一阵风的虎步,黄孝慈在家练,在排练场练,连平时走路也在练。她还为虎妞设计了虎牙,让牙医和造型师配制一副牙套,整天套在牙床上。

  在剧中,虎妞一下子蹦到了祥子的怀里,难度很大。“在黄孝慈眼里,戏比天大。当时,蹦到我怀里这个动作,是我俩一起想的,但要做到,难度非常大,这是武旦的动作,极其有张力。可以说,55岁的黄孝慈在排练场是玩命了。黄孝慈塑造的虎妞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至今无人企及。”陈霖苍说。

  黄孝慈生前的搭档王建伟透露,一次,黄孝慈演出前发现心脏有问题,但还是坚持上台表演。“那天以及后来她每次演出时,停在剧场门口的120救护车,是给随时可能突发心脏病的黄孝慈准备的。”

  自掏腰包演戏给农民看

  “妈妈什么都好,唯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即使她已很有名气,演出还不要钱,有时甚至贴钱。”黄孝慈的爱子、江苏交通广播网《嘀嘀叭叭早上好》著名主持人王磊说。

  黄孝慈病逝后,戏迷们纷纷赶来纪念。徐州丰县赵庄镇的王清来和黄孝慈是2006年认识的。“那年冬天,黄孝慈带队送戏下乡,来到丰县革命老区首羡镇,我担任镇党委宣传委员。演出期间,黄孝慈作为带队领导坚持在大街上吃夜市、住几十元的小旅馆。中午在镇政府食堂吃饭时,她一再要求给伙食费,看到餐桌上剩下的馒头还心疼地打包。演出结束后连夜乘大巴车赶回南京,车上带着矿泉水和方便面当作晚饭。”

  安徽赶来的薛蓉,一直珍藏着黄孝慈的签名照片。薛蓉回忆说,2000年,黄孝慈到安徽合肥演出《骆驼祥子》。“那天晚上,我到后台去看黄老师,发现她的腿有点不对劲。一打听,才知道黄老师身体很不舒服,她的腿肿得特别厉害。但是她一到舞台上,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有一次,黄孝慈在涟水、灌云演出时,下着大雪。为了演出效果,黄孝慈依然身着单衣完成每个动作;在盱眙县黄花塘乡演完后,黄孝慈开始卸妆,农民们却不肯散去,点名要听她唱《贵妃醉酒》,她又从垃圾堆里拾掇出刚卸下的片子贴在脸上,再将妆面补全,返回舞台。

  化疗期间,偷偷跑出来指导学生

  东南大学有孝慈剧社、宿迁第一实验小学有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黄孝慈退休后,登上讲台,传授京剧艺术。在高校的舞台上,演到需要下跪的戏份,60多岁的黄老师就跪下为大家演唱。她还自费邀请化妆师,在课堂上现场画脸谱。

  2016年,省京剧院决定复排《红菱艳》,黄孝慈钦定了男女主角,采菱女由她的大弟子高飞饰演,男主角则是刚刚大学毕业进团的彭天宝,而当时黄孝慈已确诊癌症并手术。

  “师傅已经病得很重了,还坚持来给我排戏,她说走路的时候像踩着棉花,可一到要给我演示的时候,就精神抖擞仿佛‘戏神’上了身。”高飞回忆,黄孝慈化疗期间,经常偷偷溜出医院,跑到排练现场做示范。有一次,她被医生拖了回去,问她:“你不要命了吗?”黄孝慈却说:“现在,培养年轻人是我更重要的‘命’。”

  高飞回忆,黄孝慈被病痛折磨着,可只要一有人提到戏,她的精神一下子就来了。

  还差7个月,就迎来金婚纪念日

  “在家里,她是贤妻良母……”话没说完,王荣坤的泪就已经流下。他哽咽着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今年8月27日是他们的金婚纪念日,黄孝慈却没等到这一天就走了。

  王荣坤是江苏演艺集团京剧院琴师,黄孝慈是江苏京剧院当家花旦,一人操琴,一人唱戏,苦中作乐,琴瑟和谐。“家里从来不吵架,偶尔拌嘴也是为了争唱腔。”王荣坤说,随黄孝慈演出,陪她练戏,研讨唱法。这么多年来,夫妻间一颦一笑都很默契。

  在王荣坤眼中,妻子嗜书如命。家中随处可见各种书籍,不仅与京剧有关的,小说、散文、论文等,她都看。“为什么孝慈塑造角色这么成功?和她爱读书密切相关。家里三口人,麻将、纸牌到现在都不会玩,孝慈也不爱逛街,一有空就看书。”

  除了唱戏、看书,黄孝慈还做得一手好菜。她在日记中写道:“为调动家人胃口,中西餐、面食换着花样做,一家人边吃边聊其乐融融也!”

  “妈妈在去年9月,第一次要求逛街,为了买一顶假发。”王磊说,那是自己最后一次牵着妈妈的手逛街,“买到了心仪的假发后,她开心得像个孩子。”经历了7次化疗的黄孝慈,头发渐渐稀疏,但爱美的她,总是戴着帽子或假发、涂上口红,前来探望的人看到她如此精神,都以为黄孝慈很快就能痊愈出院了。“她表现出来的永远都是坚强,不让人担心。”王荣坤抹着眼泪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