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3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既是人性的恶,又是体制的恶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美]汉娜·阿伦特 著
  安尼 译
  译林出版社
  2017年2月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既不心理变态,也不暴虐成性,却成为“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的重要执行者

  1961年,犹太裔美国学者汉娜·阿伦特以《纽约客》特派记者身份来到耶路撒冷,她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参加对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阿伦特其实是以社会评论家、流亡者、见证人、幸存者等多重身份亲临耶路撒冷审判现场的,她说自己从未见过艾希曼这样的纳粹屠夫,是耶路撒冷审判为她提供了这次机会,让她得以了解像艾希曼这样的纳粹屠夫内心真实的想法。当然,也正是通过对艾希曼个人人格与心理的切片式剖析,她才会对人性的“平庸的恶”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阿伦特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并最终结集为一部极富争议的小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中,阿伦特首先即将艾希曼描绘成一个“老黄牛式的、‘平庸的’办公室罪犯”。与大多数人想象中的令人恐惧的纳粹屠夫决然不同,艾希曼并没有长着一副魔鬼面孔——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既不心理变态,也不暴虐成性;他有着普通人的思维和感情,对亲戚朋友的态度“不仅正常,而且十分值得称道”;他自认为是守法公民,恪守职业准则,遵循社会规范,从不越雷池半步;他总是在履行自己的义务,小心翼翼,唯命是从,为了个人升迁而勤奋工作……恰恰是这样一个没有任何个性、甚或没有任何自我的普通人,却成为“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的重要执行者,成为一个双手沾满犹太人鲜血的刽子手,这看上去既非常矛盾,也未免让人感到疑惑重重。那么,艾希曼究竟是怎样变成刽子手的呢?针对对犹太人的灭绝屠杀,他又有着怎样的心理呢?通过解读艾希曼的庭审报告,阿伦特认为,艾希曼根本就是没脑子,他其实从未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艾希曼集中体现了纳粹罪恶本身的无个性性质,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很多纳粹战犯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艾希曼其实意味着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平庸的恶”。

  在阿伦特看来,“平庸的恶”所反映出的既是一种人性的恶,又是一种体制的恶,艾希曼的“无个性”与“没脑子”,其实正是纳粹体制刻意塑造的结果。极权社会向以破坏道德律令的根基和践踏人性的判断力为目的,纳粹的意识形态则成功翻转了艾希曼头脑中的合法秩序,进而把谬误与恶意变成一个新式“正义”的基础,根植在他的脑子里,最终让他失去人格,丧失个性。

  阿伦特说:“把个人变成行使职能者和统治机器上赤裸裸的齿轮从而对其去人格化,是极权统治机器的本质,大概也是每一套官僚制度的天性。”的确,艾希曼是矛盾的,尽管他本人并不自知,纳粹的意识形态已然在他的体内形成了一整套无可替代的机制,而全力执行上级的命令乃是他的分内之事。但这就可以减轻艾希曼本人的罪责吗?显然不能,因为极权机器中所有的“齿轮”——无论是行凶者,还是帮凶,在法庭上都会还原成具体的个人。

  事实上,阿伦特并不是单纯站在犹太人的立场、而更多的是站在一个学者的立场去关注这场审判的,她由艾希曼犯罪性格的剖析,延伸到世间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的平庸的肇因;她指出“用消灭人类以及宗教迫害的手段去对付犹太人,这种做法将永远成为我们沉重的历史负担”……阿伦特在书中探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耶路撒冷法庭考虑的范畴。

  王淼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