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5版:聚焦2017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3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南京中学生团队调研“校园欺凌”
被代表委员带上全国两会
  参与“校园欺凌”调研的杜从周 本人供图

  近日,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中英班高二(2)班的杜从周和同学们做了一项调查,发现超过90%的受访者在青少年阶段存在生理、心理上的问题。其中23%的人经历过校园欺凌。孩子们的调研成果,引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关注。3月2日,多位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表示,他们将就此递交相关建议、议案或提案,呼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共同重视校园欺凌现象,完善发现预警和干预处置机制,丰富矫正手段。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金凤 鹿伟 安莹/文 马晶晶/摄

  两成受访者经历过校园欺凌

  不久前,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中英班高二(2)班就读的杜从周,和同学魏昆仑、吴问韬、王若峰以及上海交大附中的4位同学,参与了一个名为“中国大智汇China Thinks Big”的研究项目。他们在一周内详细采访了127人,其中包括67名在南京、上海就读的中学生、大学生与其他60名成年人。

  “从调查数据来看,超过90%的受访者都认为自己在青少年阶段经历了生理、心理上的问题,其中23%的人经历过校园欺凌。”

  在小伙伴们看来,小到集体排挤、起侮辱性绰号,大到拳打脚踢、肉体凌辱,都属于校园欺凌。

  杜从周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调查中我们发现,校园欺凌现象已经成为困扰青少年成长不容忽视的问题。漠视和忍让,也让校园欺凌常常发生。”

  与受访者交流的同时,杜从周也查阅部分文献,了解校园欺凌者的心理,“我曾经看过一份调查报告,其实霸凌者有时也是心理脆弱的群体,他们逃避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人还是失去双亲或者家庭有各种问题的孩子。”

  而被霸凌的同学,部分可能会出现心理扭曲现象。将来在职场,会遇到更激烈的竞争,青少年时期受到的心理影响,也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中关村二小事件背后的校园欺凌现状

  2015-2016年,全国发生多起校园欺凌现象。其中,2016年底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最受关注。该校一名学生长期遭到同班两名同学的欺凌,例如被他们用厕所垃圾筐扣头等。而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114人,不批准逮捕759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3697人,经审查,起诉2337人,不起诉650人。

  最高检未检办主任张志杰曾披露近期校园欺凌案件的特点:首先,涉案罪名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抢劫、聚众斗殴等几类,其中伤害类和侵财类案件所占比重较大;其次,在涉案主体方面,性别上,校园暴力以男性为主,女性中学生涉及聚众暴力伤害犯罪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学生在涉罪未成年人中占比较高;在作案手法上,作案动机的简单性和突发性明显,拉帮结派,恃强凌弱现象较为突出。

  政协委员宋永忠:

  学校和家庭都不能缺位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宋永忠说,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这让部分年轻人形成自我攀比的心理、无视他人的感受。

  而孩子家庭富裕程度的不同,会让他们在同处一个屋檐下的时候,不经意间产生校园欺凌现象。“我曾经遇到一个案例。一个宿舍4个孩子,有一个孩子来自农村,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其他三个孩子来自城市,很有优越感。后来,三个城市的孩子孤立农村孩子,有时甚至会欺负他。结果,那个被孤立的孩子形成报复心理……”

  在宋永忠看来,宿舍中的3个男孩,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另一个同学的隐形欺凌。

  他认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有时也会间接造成校园欺凌的产生。“现在有不少留守儿童,在学校受欺负了,回到家中也无人倾诉。”他说,校园欺凌有时很难界定,孩子们心智尚未成熟,难以判断是非,有时只是因为好奇,但如果忽视,也会演变成校园欺凌。他建议,老师们在加强责任感的同时,家庭教育也不能缺位。

  政协委员高抒:

  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对于“校园欺凌”这个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高抒的态度非常明确:“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很重要的,出了校门之后最亲密的就是同学了,这种欺凌十分不可思议,更是不应该存在。”

  那么如何遏制校园欺凌的行为呢?高抒认为,首先学校方面要有纪律,出了问题要加以严惩,另一方面疏导也很重要,现在社会和过去不一样,很多学生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一旦爆发出来就是很大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人大代表刘玲:

  应加快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瑞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玲注意到,近几年有关校园欺凌的事件明显增多。

  分析原因,刘玲认为,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与家庭关系、网络暴力、学校管理等都有一定关系。她建议,在现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里,可以增加这方面内容,完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比如赋予学校一定责任,对有欺凌、霸凌现象的孩子,或处于犯罪边缘的孩子建立档案制度或报告制度。通过档案制度,学校需要对这些孩子给予特殊关注,比如给予更多学习或生活上的关爱。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针对校园欺凌事件防范和治理机制存在的上述问题,民革中央妇女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建议,将校园欺凌防范作为教学要求的必要课程,内容和宗旨应包括人文情怀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防护教育等。同时,还应建立家校合作制度,增强家长亲子教育的能力等。

  宋永忠委员建议:

  为学前教育立法

  防止幼儿园过度教育

  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后,更多的孩子将进入幼儿园。但全国幼儿园师资还有近80万缺口,财政性经费投入占比过低,无证园泛滥。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宋永忠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尽快开展学前教育立法,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增加财政投入,规范幼儿园班额、防止幼儿园过度教育。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金凤

  入园的孩子越来越多,全国还缺近80万幼儿教师

  “2015年,全国幼儿总数达到4264.8万人,按照1:15的师生比,需要284.3万教师,而实际上只有205.1万教师,还缺将近80万教师。”宋永忠认为,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偏低,地位待遇有待提高。

  目前,学前教育经费主要采用的是政府、举办者与家长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方式。宋永忠发现,我国财政性经费投入占比过低,仅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3.5%,而国际上相同入园率水平的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7%以上。“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重要标志是公立幼儿园在幼儿园总数中的比重。目前我国的公办幼儿园不足50%,远低于OECD国家68%的平均水平。”

  要避免幼儿园过大,建立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宋永忠呼吁,尽快开展学前教育立法,在法律层面上明确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待遇。

  此外,要确认学前教育的管理和投入体制。引入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即根据各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确定政府和家庭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比例,确保家庭不至于因学致贫。

  对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增大的同时,也要防止幼儿教育“抢跑”。宋永忠说,要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服务半径,避免幼儿园过大,班级规模过大,避免幼儿园任意选择、任意添加反科学的内容,尤其是要杜绝让儿童学习与其身心发展规律相违背的内容,“例如幼儿园学算术和外语就没有必要,幼儿园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懂得道德礼仪,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而不是以教知识为主。”

  另外,要建立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建立针对政府、幼儿园、家长等科学合理的督导评估体系,建立职责追究制度。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