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版:感动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2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5年,167个故事 湿了眼眶,暖了心田

  

  寻访

  2012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走出北京,牵手全国各省市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找寻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感动人物。现代快报成为“感动中国”栏目在江苏的唯一合作媒体,开启了一段寻访之旅。

  5年一晃而过。在这5年里,现代快报记者走遍省内各地,寻找到167个故事。它们真实、感人,在一个又一个冬天,温暖着千万读者。

  “中国的精神道德没有断代,而‘感动中国’所做的就是一件传承有序的事。” 这是2012年10月,央视启动“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时任中国青年报社社长陈小川说的一句话。

  传承有序,又何尝不是现代快报记者编辑一直坚守和追求的理想?

  从2012年起,每逢岁末,“感动中国·江苏地区人物推选活动”暨“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都会按时启动。寻找好人的号角吹响后,现代快报记者分头出发,赶赴江苏各地,奔走在城市和农村之间。

  他们中,有从业十多年的资深记者,也有初出茅庐的90后新人,每一次出发,每一次与采访对象的交流,都是一段历练与成长。

  如今,230个版面的报道,摞起5年的厚度,更丈量着人间善良的高度。它在带给千万读者不一样的思考与感悟时,也悄然改变着每一个亲历者的内心。

  感动

  2017年1月2日,《现代快报》把头版献给了扬州少年丁雁超。

  回忆起那段采访经历,现代快报记者臧晓松至今感慨万千,“冷常顺给儿子丁雁超的压岁红包,最终还是没能送出去。”

  那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家人已经为病床上的丁雁超准备好压岁红包,只等2017年到来。冷常顺特意在红包上写了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永远爱你,宝宝,爸爸永远爱你”。

  但对于丁雁超来说,永远有多远,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在还能说话时,丁雁超就常常说:“爸爸,我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儿子,你一定给我挺住。”冷常顺这样给儿子打气,还给他换上了新衣裳。

  但是在距离新年只有5个小时的时候,丁雁超还是没能熬过去。冷常顺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

  儿子走了。在别人喜迎新年的时候,冷常顺却在着手给丁雁超办理遗体捐献手续。这是丁雁超生前做出的决定——死后捐献遗体。“其实家里的老人起初不同意,但在丁雁超的坚持下,家人只好答应下来。”臧晓松说。

  这是一个多么懂事、勇敢的孩子,在跨年夜的晚上,永远离开了我们。他通过捐献遗体的方式,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记住这个只有15岁却又充满善意的生命。

  “前些天,冷常顺给我打来电话,他告诉我,儿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和他说‘爸爸,我们不能要别人的捐款了’。 冷常顺说,他要听从儿子的想法, 把这些钱都捐出去, 帮助更多的人。”作为记录者,听到这些话,臧晓松真切感受到善良的重量。

  温暖

  又是一年,“感动中国”江苏推选活动接近尾声。

  与央视合作5年来,已有两位“感动江苏”人物当选“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一位是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一位是无锡27年隐姓埋名做慈善的“炎黄”张纪清。

  2016年,更多的凡人善举经过现代快报报道,让无数人熟知。86岁的老教授方敬倾其所有,资助家乡的贫困学子;援藏律师朱山援藏期满后,主动申请延期继续服务;患癌医生裴红蕾时刻挂念着病人,把病房当成自己的办公室;六旬保洁员薄树林多年坚持把90岁高龄且痴呆的养母带在身边……

  还有徐州沛县的抗战老兵唐明义。2016年12月,现代快报记者走进老人家中时,他正在自家小院里晒太阳,陪在身旁的是两只小猫。

  老人终身未娶,却收养了5个孩子,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孩子长大了,成家立业,陆续搬出了小院,不能常伴老人左右,但老人从未后悔,“我能享受到儿孙福,已经足够了。”

  5年来,一位又一位像唐明义这样的人,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触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如果我们身处逆境,是否也能在生活的磨砺下生出一份坚韧;如果我们面对求助,是否也能拿出自己并不宽裕的薪水投身公益;如果我们做了一些好事,是否也能做到不忘初心不求回报。

  是啊,世上没有如果,但世上永存善心,让我们在面对意外和困境时,不再孤单无助,生命便有了前进的力量。

  传递

  一年又一年,他们的故事或有相似,他们的境遇或有类同,但他们并不孤单,因为他们不是一个人在坚持。

  我们看到,受助人、读者都在用切实的行动,传递着这些感动人物的凡人善举,传递着爱与真诚。

  2017年1月17日,现代快报报道了连云港一家四代人守护的私人公益图书馆,报道刊登没多久,图书馆馆长樊振就联系记者,说有不少读者看到报道后向樊氏图书馆捐赠图书。这些支持,也成为樊振坚持把公益图书馆办下去的动力。

  2017年春节,一封来自青海的信,寄到了好医生邱勇的工作单位。2016年上半年,邱勇和他的同事免费救治了9个严重脊柱侧弯的藏族孩子。这些“终于可以挺起胸膛”的孩子,为了表达感谢,联名写下一封长信,用“获得重生”来形容邱勇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这些就足够了!”正如守护“星星的孩子”的杨建军所说。杨建军在守护自闭症儿子的同时,自费筹办自闭症学校,关注更多的自闭症儿童。他说,虽然办学校很难,但他需要的并不是资助,只要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任何一点的支持与鼓励,都会让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