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2版:感动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2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他们,登上了央视的领奖台
快报曾报道的阿布列林、吴锦泉、张纪清当选全国十大年度人物
老魏叔夫妇、吕顺芳入选全国候选人

  2012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10周年。也是这一年,“感动中国”节目组开始走出北京,寻找合作伙伴,与全国各省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组成“感动中国媒体联盟”。《现代快报》凭借在江苏地区的巨大影响力,成为“感动中国”栏目在江苏的唯一合作媒体。

  令我们感到骄傲的是,虽然每年全国只有10人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但与央视合作5年来,现代快报报道并推选的感动人物中,已有3位当选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还有两位入选感动中国全国候选人。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郝多 刘静妍

  阿布列林

  新疆“法援达人”

  阿布列林

  “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央视在给阿布列林的颁奖辞中这样写道。

  1月13日,现代快报报道了新疆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事迹。阿布列林当过农民、工人、检察官、法官,退休后成为社区的义务法律宣传员。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一直把服务百姓、帮助他人作为己任,40多年来,受到他帮助的人不计其数。他有一个榜样,那就是焦裕禄。

  在哈密市检察院、法院工作的31年中,阿布列林办理近千件案件。他批捕起诉的案件,件件是铁案;他审判的案件,没发生过一次改判、发回重审、提起再审,全部维持原判。阿布列林因此得到“铁案法官”的称号。

  2013年3月开始,退休后的阿布列林成为哈密惠康园社区的义务法律宣传员,定期给居民讲解法律知识、接受法律咨询,给居民们提供许多有实用价值的法律知识,提高了居民们的法律意识。2015年5月,惠康园社区被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这位新疆大叔被评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2月8日晚上,站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今年67岁的阿布列林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说,“今后一生,我都要继续弘扬焦裕禄精神”。

  吕顺芳

  无锡“寻亲大姐”

  吕顺芳

  2016年度“感动中国”20位全国候选人中,“寻亲大姐”吕顺芳,也是很多江苏人熟悉的面孔。现代快报也曾多次报道过吕大姐的故事。

  十几年来,这位来自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官林镇义庄村的普通农民,帮助300多名寻亲者找到了亲人,使一个个离散多年的家庭再次团圆。吕顺芳因此也获得了“寻亲大姐”的亲切称呼。

  其实,吕顺芳自己也是一个寻亲者,她找妹妹已经20多年了。当年,家里决定要把妹妹送走时,村里连野菜都挖光了,一家人都在啃青草,都得了病。这些年,在找妹妹的过程中,她发现还有很多有着同样遭遇的家庭。因此,她暗下决心:“要帮天下父母寻找他们失散的儿女”。

  2000年,吕顺芳办起了“寻亲驿站”和寻亲会,先后接待了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14个省份的3000多名寻亲者,她家的固定电话也成了全国寻亲热线。

  她建立了吕大姐寻亲网,大家可以在上面发布寻人信息;还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3000多个寻亲者的资料,并与全国数十家媒体取得联系;十几年来,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寻亲见面会。为此,她辞去了工作,几乎花光了家中的积蓄。

  老魏叔夫妇

  新疆52载守边人

  老魏叔夫妇

  2016年7月,现代快报制作的H5作品《无人区·52载守边人》爆红网络,老魏叔也成了真正的网红。近日,老魏叔夫妇以他们打动人心的守边故事,入选2016感动中国全国候选人。

  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老伴刘景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的退休职工、护边员,在新疆无人区守边52年。这对远在新疆萨尔布拉克无人区的老夫妇,用长达半个世纪的坚守,兑现自己青春时对国家许下的诺言。

  在新疆萨尔布拉克中哈边境无人区,老魏叔夫妇协助边防官兵戍边长达52年。这里,冬季狂风肆虐,暴雪深达一米多;夏季蚊虫猖獗,当地有句俗话“十个蚊子一盘菜”。 向西直线距离8公里,就是中哈边境173号界碑。1964年,从部队转业的魏德友主动报名,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他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屯垦戍边生涯。两年后,他把妻子刘景好从山东老家接了过来。

  52年过去,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也是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夫妇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他们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吴锦泉

  南通磨刀老人

  吴锦泉

  一位八旬磨刀老人,将自己磨刀赚来的五角、一元零钱,一点一点攒下来,然后捐出去,至今超过了4万元。他说,自己身体好,还干得动,不需要照顾,所以要去帮更需要帮助的人。老人的名字叫吴锦泉,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2016年2月14日,这位心怀大爱的老人,走进央视演播厅,登上“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舞台。

  获评“感动中国全国十大人物”时,吴锦泉已经87岁高龄,却仍坚持每天早上迎着朝阳出门,踏上自行车,找一个路口支起摊子,几乎一天不落。一次次接过顾客手中的零钱后,再推着车,披着霞光,回到家中……数着沉甸甸的硬币,成了每天让他感觉最踏实的事儿。

  每次磨刀仅有几元收入,老人一个月的收入维持在1400至2000元之间,但开销几乎从不超过400元。他省着、攒着,攒多了,就捐出去。“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能存下来多少,就捐多少。”2008年,汶川地震时,老人捐款1000元;2010年,玉树地震时,老人捐款1000元;2013年,他向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捐款1966.2元。去年,他又捐给14岁的白血病女孩600元,捐给红十字会11840多元……累计至今,这位磨刀老人的捐款,已超过4万元。

  张纪清

  无锡“炎黄”

  张纪清

  在无锡,有一位老人,他化名“炎黄”,一直隐姓埋名做慈善27年。直到2014年11月,大家终于找到了这位老人,原来,他叫张纪清。他的大爱之举,经过快报报道,瞬间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1987年6月28日,张纪清第一次以“炎黄”这一化名捐出一千元,对象是筹建中的祝塘幸福院。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两年的工资。此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敬老院,还是贫困家庭、地震灾区等等,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二十多年时间里,江阴人一直在寻找这位好心人“炎黄”,却始终没能如愿。为了纪念并感谢他,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20日,好心人“炎黄”意外现身了。当时,这位7旬老人刚向云南鲁甸灾区汇去1000元善款,随后便突发脑梗,晕倒在银行里,被民警送往医院急救。老人身上有三张写着“炎黄”和“黄炎民”字样的汇款单据。

  2015年2月28日,这位心怀大爱的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站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的领奖台上,年过七旬的张纪清老人言辞质朴,“千万不要忘掉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定不能丢!”他不仅当选“201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还获得了中宣部的表彰。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