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6版:柒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喜欢一个人,是很私人的事
粉丝的AB面
  万芳和南京歌迷留影

  刚刚过去的情人节,乒乓国手张继科被他的粉丝们送上了“头条”——粉丝们买下了当天《新京报》一个整版,为2月16日过生日的偶像庆生,并深情写道:“在一个浪漫的日子,为一个不浪漫的人,做一件浪漫的事”。同步庆生的方法,还有买下地铁电视和公交车身广告。一时间,粉丝这一群体又引来了热议。

  其实,粉丝的追星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人疯狂,有人痴迷,但也有一类粉丝,他们藏身在人群之中,过着平静的日常生活,只在不经意间展露追星的一面,克制而有激情。有一句描摹最为贴切:“在偶像开演唱会的前一夜,跨越一座城,听完之后回家,该干吗干吗。”

  追星这件事,陪伴着这些人的青春期,而他们之中很多人都相信,这种陪伴会是一辈子,而喜欢一个人,也是一件很私人的事。

  现代快报记者和四位资深粉丝展开交流,听她们讲述各自人生的“奇遇”。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凡

  1

  一个玉米:追星也可以是一件激励我们前行的事

  2005年,那场名叫《超级女声》的选秀活动,一定会被载入娱乐圈的史册。“玉米”“凉粉”“盒饭”,这些因偶像名字而命名的粉丝团体横空出世,并参与到了声势浩大的造星运动之中。告别最初的疯狂,这些粉丝中的很多人,12年之后,还都依然追随着自己的偶像。

  她自己都没想到

  一追就追了12年

  陶陶,80后“玉米”。当年那场全民选秀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她还只是路人。一直以来她都是一个比较内向和宅的人,不喜欢凑热闹。但是在总决赛那个晚上,她还是因为好奇打开了电视。

  “真幸运,我看了。可是遗憾的是,我看得太晚了。”陶陶说,她第一眼看到李宇春的表演,就觉得眼前一亮,说不出很多专业的评价,但就是觉得看着舒服看着高兴,看完觉得如果她不是冠军就不科学了,结果真如想的一样。“看着最后揭开票数牌时她脸上平静的笑容时,突然我就觉得好喜欢这样一个小姑娘。”

  对于追星这件事,陶陶的家人和朋友最初是抱着好玩的态度,因为她算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从没有对什么事能热衷很久。“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追就追了12年。”

  作为“玉米”,这些年,陶陶最坚持的事情,是每年都会去看李宇春的演唱会,很多时候需要跨越城市。身边朋友问得最多的就是:“李宇春认识你吗?是不是她花钱请你们去的?”这些问题常常让陶陶哭笑不得。最初她总是要解释很多,总是不停地向周围的人讲李宇春的好,希望周围的人也能喜欢。但是现在,她已经不再这样做了,她觉得周围人的看法不再有那么重要。

  “我渐渐发现,能让别人认同和喜欢她的最好方式其实就是做好我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那些非议的人才会觉得其实追星也可以是一件激励我们前行的好事。”陶陶说,每年她都会在李宇春的贴吧看到很多高考考得好的玉米来报喜,也会有各种在工作生活上取得成就的玉米来分享好消息。现在她周围的亲友也还会常常问起,今年去哪里看演唱会啊?但不同的是,语气中不再有嘲讽。

  每到演唱会的日子

  就奔赴和偶像的约会

  因为喜欢李宇春,陶陶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有年轻的小女孩,也有一些年纪大的阿姨,当然更多的是年龄相仿的好朋友。不追星的日子,她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在生活中扮演着女儿、妻子、母亲等角色。而每当到了演唱会的日子,她们都会安排好身边的事,一起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赶赴一场美妙的约会。

  让陶陶印象最深刻的,是2010年的深圳WhyMe演唱会。她说,平时生活中自己并不是情绪外露的人,但当李宇春在最后说,每次她站在台上也会紧张,也会在意自己的表现,当她缓缓开口唱起《漂洋过海来看你》时,陶陶突然就泪流满面了。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地来看你,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陶陶说,台下的她们会为了来演唱会做个新发型、买件新衣服、换个新妆容,就算明白偶像也许根本看不清自己的样子,但是她们都要盛装出席。而台上的李宇春,也会为了看清玉米而眯着眼睛,尽力去记住每一张脸。“这一切只是因为我们对彼此都是最重要的陌生人,在那一瞬间,我真正地感觉到这台上台下的距离刚刚好,真正理解了玉米一直说的一句话——离她的生活远一点,离她的音乐近一点。”

  去年重庆演唱会散场的时候,在走回酒店的路上,陶陶和同伴遇到了两位60岁出头的阿姨,她们也是结伴来到这个城市看演唱会。她们头发已经花白,但是脸上的笑容却是那种少女时代简单而纯真的笑,微笑着轻声讨论。陶陶和同伴不约而同都笑了,“等我们老了我们也可以这样生活,而在那之前我们要做的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做好自己。”

  陶陶说,追星对于她来说一直不是一件疯狂的事,而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李宇春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也绝对不会是全部。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有家人、有朋友、有工作,有目标,还有那个我最爱的成都小姑娘。”

  2

  第一次见到老徐忍不住喊她的名字,她笑了

  缪小维,85后,供职于南京一家银行。让徐静蕾一炮而红的那部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播出时,缪小维还在上小学。十岁出头的年纪,她并不懂什么叫做爱情,却被那个扎着小辫儿在跑道上奔跑、总是眯着眼睛笑的女孩子文慧所吸引。她喜欢这个女孩子的清纯淡雅,这就是后来媒体对徐静蕾的形容:人淡如菊。

  老徐比电视上还美

  脸好小好小

  缪小维生活在一个小城镇,当时接受信息的媒介并不像现在这样广泛,每每在报刊上看到徐静蕾的报道,她都会剪下来夹在笔记本里,这被她视为和偶像之间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她发现自己喜欢的人,有深度有内涵,还写得一手好字。此时,喜欢的感情更加浓烈了。

  上了大学,缪小维才开始正式接触网络。当时“老徐的博客”十分流行,老徐真性情的文字被网友们追逐,缪小维每一篇文章都不会错过。再后来,她无意间在老徐博客上发现了“静盟——一个小家”的链接,好奇到底是什么才能被老徐称之为“家”,点进去之后发现,静盟是老徐粉丝的论坛,于是迫不及待注册了。那一年是2006年。

  “大学宿舍没有网络,我常常跑网吧上网。别人去网吧都是玩游戏,我去网吧只有一件事,就是逛静盟论坛。老徐

  时常会去论坛和大家聊天,偶尔被她回复过几次,每次都截下图,至今保存在电脑里。”缪小维说。

  2007年,老徐参演的电影《投名状》上映,缪小维跟着一个静盟的姐姐去上海参加了见面会。在一个电影院里,她第一次见到了老徐。“老徐比电视上美很多,脸好小好小。我跑到电影院的中场,忍不住喊她的名字,隔了那么远,她听到了,然后笑着冲我招手。一个小粉丝的心就是这么容易满足,我当时觉得,我的人生圆满了。”

  “2008年,老徐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开啦运动会。我坐了一夜的火车去了北京。第一次那么近距离见了她几个小时,简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那天老徐扎着马尾和大家一起在跑道上奔跑,我远远看着,心里想: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是当年那个‘文慧’啊。”

  在“静盟”这个家里

  很多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这些年,老徐尝试了很多“不可能”。“她当了导演,至今拍了七部电影,写了书,出了字库,办了杂志,去年还做起裁缝,把自己亲手做的包包义卖。她不喜欢抛头露面,忙完工作就隐居起来,随性而快乐地生活着。”而缪小维在2009年大学毕业之后,也进入一家银行工作,开始了自己奋发的职场生涯。“老徐陪伴了我整个青春期的成长,我不想说她是我的偶像,我更想说她是我的榜样。这些年,她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她让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

  “其实,老徐也不愿意称呼喜欢她的人为粉丝,她一直说,静盟是她的朋友。老徐时常出现在群里和大家像朋友一样聊生活、聊工作,开心的时候来分享高兴的事儿,郁闷的时候也会来撒娇求安慰。我说给朋友们听,她们都不相信:这么大的明星哎……”缪小维说,平日里,她们和老徐各自精彩生活着,但在老徐拍的电影要上映时,她们这群不像粉丝的粉丝,也会使出浑身的劲来给老徐加油助威。“老徐真的是在不断挑战自己……可以顺便打个广告吧?她的第七部电影《绑架者》今年4月1日就要上映了,这次是个警匪片,令人好期待。”

  对缪小维来说,追星的另一个收获,是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她将此视为宝贵的财富。“在我们这个家里,很多网友都变成了私下最好的朋友,甚至还有人在静盟相识、结婚生子的呢,整个人生的轨迹都因为喜欢老徐被改写,这太神奇了。”

  “2010年静盟庆祝十岁生日时举行了聚会,老徐来参加,和我们一起回顾了一起走来的这些年,她很感动。她曾经给静盟写过这样的话:‘让我们一起变成老爷爷老奶奶吧。’这是我们和老徐的约定。”缪小维幸福地说。

  3

  一封自荐邮件,让她和偶像成了朋友

  上世纪90年代,因一首《新不了情》而响彻华语乐坛的台湾歌手万芳,这些年几次在南京举办歌迷会或是公益活动。为她的南京行牵线的,就是一位她的歌迷。

  找对一个偶像

  是很幸福的事

  半袖,80后,是南京的一个大学老师。半袖说,最早对万芳有印象,是小时候电视里听到《我依然记得你眼里的依恋》,觉得很好听。高中时,同学借给她《割爱》专辑来听,那会还是听磁带,她觉得每首歌都很入耳,一张张专辑听着。等听到百听不厌的《相爱的运气》时,已经完全被万芳折服。

  “找到一个偶像是幸福的事,但不幸的是,这个偶像接着就归隐了。她没有和滚石续约,选择休息寻找自我,一休息就是7年。7年中,我和她的纽带就是过去的专辑。我笃定她是个很纯粹的人,后期音乐中的气质就是她自己。”

  2009年8月,万芳办了两场荒岛音乐会。那是她第一次在大陆办小型演出,也是半袖第一次见到万芳本人。“她唱功和气质都让人惊艳,很敬业,同时努力传达一些独立的想法:我们不是永远那么勇敢,要做自己。小众也需要被尊重。”

  荒岛音乐会种下了一个小小契机,2010年秋天,当半袖得知万芳要来南京演出《宝岛一村》时,鼓起勇气,查了她的工作联系邮箱,毛遂自荐询问是否可以借机在南京做一个小小的网友聚会。没想到就这么简单,万芳同意了。这让半袖很惊喜。

  那次网聚的名字叫“万芳所不知道的那些夜晚”,和别的明星聚会都不一样,每个歌迷都可以自我介绍和说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赠送和收到礼物,真正是和万芳一起坐下来像朋友一样聊天。

  “这个偶像选对了。我也见过不少歌手,但大部分接触下来都是扣分的,你会诧异这个人和你以为的样子差那么多,但万芳,她就是我想的样子。”那次网聚的下午,半袖单独和万芳逛了南京城,她们去鸡鸣寺、台城、石象路。万芳在她面前毫无掩饰,和她宣扬的“做自己”一样,无比率真,但又思维敏捷,提问的角度常很精准。

  偶像每次来南京演出

  都会一起喝杯咖啡

  半袖说,她不是热情的歌迷,基本都只有合适的演出才会去看,但每一次都是圆满的体验。

  2012年,她去台湾旅行,看了一场万芳的演出。那年,新专辑《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发布时,万芳拍了三个公益视频,把视线投向了罹患脑癌、阿兹海默症和智能障碍的人群及其家人。于是半袖又建议说:不如我们办个分享会吧,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些视频。那年11月,万芳在先锋书店和很多人一起分享了这三个公益微视频,在场很多人落了泪,并询问是否可以把这三个视频继续传播下去。在准备那次活动的时候,万芳还主动问起南京有没有什么公益机构。半袖帮忙联系了爱德基金会,万芳不仅去参观,也捐赠了爱心款。

  这些年,半袖和万芳一直保持着联系,万芳来南京演出,会一起见个面喝杯咖啡。“万芳做DJ,很希望听到新鲜的声音,于是我一直都保持着推荐好音乐给她的习惯,她也真的听了,在节目中听到她播出时,觉得自己的推荐被认可了,那种开心的感觉是签名或合照所不能带来的。”

  “这么多年,她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创作不是她的强项,但是她努力进行表达,随身带个小本子,飞机上、堵车时,写写画画自己的想法。她写的不再是情爱,而是更宽阔的感情。她基本维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本心,也没有明星的架子,亲和坦率。这么多年,她就是我一开始从歌里听到的样子。”

  半袖说,在学校里,很少有人知道她是万芳的歌迷,因为她觉得爱好是很私人的事情,并不需要别人认可,她只需将爱好和工作完美平衡。“我感谢自己有这样的运气,好的偶像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人,付出的爱会在将来慢慢回温到你的身上,汲取到的力量是最宝贵的陪伴。”

  4

  爬迷:静静地过日子,深深地喜欢一个人

  2015年,演员江一燕连续八年在广西巴马县山村支教的文章,在网络上被疯狂转发,众多网友被江一燕圈粉,为她的善良和低调点赞。自那之后,江一燕就有了“公益”的光环,所到之处,都会被问及支教的事。而江一燕始终说得不多,但是她的善举,却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不断延续。

  第一次看她

  是在舞台上

  乔安,85后,江一燕的粉丝。因为江一燕称自己为“爬行者”,粉丝们喜欢她的生活方式,所以也叫做“爬迷”。

  乔安说,2011年夏天去看了话剧《七月与安生》,让她喜欢上了江一燕。“第一次看她,她在舞台上,是安生。我在舞台下,是模糊不清的观众。第二次去看她,谢幕时给她送花。第三次看到她,她叫出我的名字。”乔安介绍起她和江一燕的三次相见。

  “看到别人疯狂地追星,偶尔也会感慨他们真有钱真有时间精力,但知道那是别人的方式,不会是我的。我还是要低头工作,努力生活。静静地过日子,深深地喜欢一个人。”这几年,乔安买她的书,看她的戏,听她的歌,逛她的义卖店,看她的摄影展。在为数不多的公开活动中,偶尔去见她……她们之间有着奇妙的缘分。

  江一燕在北京举办第一场“江一燕LOVE公益摄影展”的时候,乔安和一些粉丝在那儿呆了几天做志愿者,那是大家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她们要离开的那天,去和江一燕告别。等她们拿完行李出来时,看到江一燕已经在和记者聊天。“不想打扰她,我们径直往外走。只是没想到,刚到门口,她就快步跟了上来。我忘了当时她说了什么。只记得我抬头看她的时候,她也红着眼眶……”

  和偶像一起做公益

  成为更好的人

  对于江一燕支教的事,其实真正关注她微博的人很早就能从她分享的照片中看到。2015年北京摄影展上播放的支教纪录片所引起的关注,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当她被推荐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看到粉丝们为她投票时,她说,她看了每一个候选人的故事,很多人都很让她感动,而她做得还不多。”

  为了让那些有爱心的人能真正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江一燕组建了爬行者公益团。而乔安也成为了志愿者,她才知道,原来有很多山区支教老师都是因为江一燕的故事和文字,才有了支教的想法和行动。

  乔安说,第一次去看江一燕的话剧时,她在婺源。谁会想到,多年后的现在,因为江一燕,她正在为婺源山区的学校组织支教活动。“喜欢这样温暖善良的人,会觉得很幸运,很感恩,也会激励自己去成为更好的人。缘分和际遇,真的很奇妙。”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