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玉漆棺、金缕玉衣、琉璃编磬……2009年,位于盱眙的大云山汉墓一发掘,就备受关注。
如今,大云山汉墓早已考古发掘完毕,出土文物有的已经修复好,向公众展示,有的正在修复研究中,但大云山汉墓遗址保护的推动力度并不大。2月8日,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绿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达华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云山汉墓考古结束后,遗址区规划建设滞后、项目区旅游开发还是空白。“提交了一份《关于保护和利用盱眙大云山汉墓》的提案,希望能保护利用好、挖掘好大云山汉墓的文化内涵。”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出土的上万件文物,有的还在修复
大云山汉墓曾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最重大的考古发现”。2011年,被列入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看过《汉武大帝》的人,一定会被汉武帝的才略折服。而大云山汉墓的墓主江都王刘非,正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长。他曾经镇压了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是一个很有韬略的诸侯王。
在大云山汉墓,一共发现主墓葬3座,陪葬墓13处,车马坑2处、兵器坑2处、建筑基地2处,道路1条。刘非的王陵,墓室结构为黄肠题凑。出土文物中,不仅有极为珍贵的金缕玉衣、镶玉漆棺,还有整套的汉代实用编钟、编磬……
据统计,出土铜器、金银器、漆木器、玉器、陶器等文物超过一万件,其中上百件精品文物为国内首次发现,极为罕见。“大云山汉墓出土的文物,一直都在修复研究中,修复好的都尽量向公众展示了。”南京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大云山汉墓出土的文物都按照不同的门类进行了修复和研究,去年10月,修复好了镶玉漆棺,很快就在南博的特展馆展出了。到目前为止,大云山汉墓出土的编钟编磬也已修复研究结束,编钟目前正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
不过,还有很多文物正在修复中。比如当时考古发掘了一个陪葬墓,其中的马车是按1:1制作的,至今还在修复中,还有很多青铜器也正在修复中。
遗址保护建设
希望给予关注
孙达华说,从2015年开始,每年江苏省两会,他都会提关于大云山汉墓的提案,但效果不佳。
“考古发掘结束之后,后续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没跟上。目前,遗址区规划建设滞后、项目区旅游开发还是空白,还有一系列的文物保护问题。”孙达华对现代快报记者说,他本人每年都会去大云山汉墓发掘现场走走,希望这里的文化内涵、这里的文物,可以让更多的公众认识。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除了大云山汉墓(王陵)博物馆主体工程封顶外,遗址公园、相关文化产业链的打造,都还杳无音信。“盱眙当地,已经投入了近亿元用于前期的保护发掘,但后期的保护开发,地方政府无能为力,还需要靠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
在提案中,孙达华建议江苏省发改、文物、旅游等有关部门出台扶持大云山汉墓保护利用的政策,进一步细化汉墓保护利用方案,争取国家大遗址公园的政策资金和省文物保护经费的支持。对投资经营单位(企业)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和适当的税收减免和规费优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汉墓保护和建设。另外,江苏省建设、交通等部门在大云山规划、博物馆建设、道路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