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这个所谓的“信号”并不存在。言之凿凿的解读,也很不靠谱。可以说,国家卫计委针对代孕的明确表态非常及时。在“声音场”有些乱的情况下,发出了权威的声音,便于“收心”。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2月8日,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代孕涉及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国家卫计委将继续严厉打击涉及代孕的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寄望官方“松口”的人群来说,这番表态可谓大泼冷水。近期,人民日报刊发的《生不出二孩真烦恼》一文引发各种解读,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官方拟放开“代孕”的信号。有些人恨不得用上“放大镜”。
现在看来,这个所谓的“信号”并不存在。言之凿凿的解读,也很不靠谱。可以说,国家卫计委针对代孕的明确表态非常及时。在“声音场”有些乱的情况下,发出了权威的声音,便于“收心”。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家卫计委表态之后,众多网友跟帖表示支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民意。
民间可以公开讨论相关“敏感话题”,这其实是一个进步。但无疑,在法律和制度上,继续“卡”紧关口,这是必须的。
我国现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
确实,《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是2001年出台的,时日已久。该不该修订、如何修订,不是不可以讨论。但只要没有废止,那就应该继续执行。
一些特定人群有代孕需求,如失独者等,他们的苦痛令人关切。而媒体多次报道过的“代孕黑市”也有所说明。但代孕形成“市场”绝不仅仅是特定人群的推动,代孕人群和诉求的复杂性,提醒国家对这一领域当严防。
国际上,禁止代孕和允许代孕的国家均有之。而围绕代孕的争论也旷日持久,没有定论。而由于代孕极易触发社会问题,甚至诱发犯罪,任何时候都只能小心翼翼。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相关决策或立法都需要谨慎和理性。
近来,有关二胎生育动力不那么“强”的新闻报道不时传出,比如去年9月,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出生人口仍将下降,近七成育龄女性不想生二胎。
类似问题不得不正视,有关难题不能不解决,但任何时候,都应该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有所作为。决不能在超越现有法律和制度的前提下,搞“突破”,玩“特例”。放开代孕不应该成为刺激生育的“点子”。否则会对公共利益、人口结构、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冲击,出现难以收拾的局面。
法律和政策的权威性、公平性应予以保证,行走在危险地带的代孕,现阶段不可能合法化,也不应该放松。
当然,国家卫计委也说了,“保障群众获得安全、规范、有效的辅助生殖技术”。这将意味着迎来怎样的技术和政策“福利”,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