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夫妻老来伴,南京鼓楼区白云亭社区居民刘志和老伴冯桂如,一位年过80,一位79岁,两位携手走过52年,早已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2006年,冯桂如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痴呆。11年来,刘志最担心的就是老伴把他给忘了。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冬艳
忘记自己的名字,却记得丈夫和儿子
“我不晓得了!”被问到家住哪里,冯桂如老人想了想还是没想起来,只好向老伴刘志求助。“你问她我和儿子叫什么名字,她想想还能想起来。”刘志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妻子自从11年前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记忆就慢慢衰退,很多人和事都记不清。
2006年,刘志发现妻子的情绪波动大,平时知书达理的她,为了一点小事也会大发脾气。从事医护工作多年的刘志觉得不对劲,就陪妻子去医院做了核磁共振,随后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所幸发现得早,还可以干预。
1997年退休的刘志,退休前一直从事医护工作。“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候的人私心杂念少,就知道埋头苦干。”刘志说,当年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都是妻子在照顾他和两个孩子,现在轮到他来照顾妻子。这11年间,刘志成了老伴冯桂如的专属保健医生,提醒她吃药,带她去做检查。“前半生,她照顾我,照顾整个家,后半生就由我来照顾她。”
在刘志的悉心照料下,冯桂如的病情得到控制,但挡不住记忆衰退。慢慢的,她不认路,不记得家住哪,甚至不记得自己的名字。几年前一次坐公交车,还未到站,冯桂如便跟在别人后面提前下车。从那以后,如果不能与妻子坐在一起,即使有空座刘志也情愿站着。“她走丢了,我着急。”
只要能与妻子生活在一起,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刘志说,阿尔茨海默病严重的患者失语、抑郁、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出现癫痫等症状。“她还记得我,记得两个孩子,只是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我们做了大半辈子的夫妻,她一句话都不说,我就能猜到她的想法。”
彼此不离不弃,一个家才能长久
两个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刘志回忆说,水西门的车站算是他们定情的地方。1964年,家住水西门的刘志在车站碰到了同校的冯桂如,便邀请对方去他家玩。“我们都是南京铁道医学院的学生,之前就有好感。”那次的偶遇,两人互留了通信地址。“她坐火车回昆明老家,人还没到,我寄的航空信就先到了。”刘志说,1965年两人结婚,1966年大儿子就出生了。
鼓楼区白云亭社区书记杨影说,第一次见到刘志和冯桂如老人是在去年的3月,那时她刚调到白云亭社区。“到社区大厅办事的老年人每天都有,但我看到刘叔叔是牵着阿姨的手来的。”杨影说,一开始只是觉得两个人的感情好,后来才了解到阿姨生病了。“叔叔怕阿姨走丢了,一刻也不愿放手。”
老伴生病后,洗衣、买菜、做饭等日常琐事全部由刘志接手。“我有事的时候会向她请假。”有时不方便带老伴一起去,刘志就耐心地跟她讲道理。“只要讲好了,把她一个人放在家里个把小时,一般没问题。” 当然,也有讲不通道理的时候。“比如熬了稀饭她不想喝,一生气就有可能把稀饭倒掉。”刘志说,妻子现在越来越像个小孩,要哄着才行。“我是她的保健医生,就应该理解她匪夷所思的行为。”
虽然妻子生病了,但刘志没有忘记两人年轻时的约定,退休后去旅游。去年,刘志带着妻子去了江苏泗洪、青岛、北京等地。春天,在细雨中游览泗洪的明祖陵;夏天,在青岛的海边散步,吹吹海风,听听海浪;秋天,去北京爬长城。提到去年秋天爬长城的经历,刘志一脸骄傲,“她已经快80岁了,爬四个烽火台还很轻松。”
刘志说,婚姻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责任心,彼此不离不弃,一个家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