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7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把当事人当亲人 “和事佬”一干17年
连云港赣榆区司法局副局长卢干景成功调解社会纠纷逾千件,同事称他是“拼命三郎”
  卢干景正在进行调解

  17年来,经连云港赣榆区司法局副局长卢干景之手,调解成功的社会矛盾纠纷案件有上千件。卢干景说,化解社会矛盾,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学会“成人之美”。把当事人当成路人还是当成亲人,是否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都会直接影响到调解工作。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晓宇 王冬艳/文 施向辉/摄

  光有法律知识

  还不够

  “最好有一位金融专业的律师和一位资深法官。”连云港赣榆区司法局的会议室里,负责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副局长卢干景,正在和调解员开会,他计划成立一个由银行和金融界的专家组成的调解小组,应对逐渐增多的保险、理财纠纷。

  卢干景出生于1963年,1981年10月参军入伍,后来考上军校成长为一名副团职军官。2000年10月,卢干景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在连云港赣榆区司法局从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卢干景没有急着去面对当事人,而是先学习法律,研究“论清是非”的准则。“没有法律依据,一切调解就如空中楼阁,能随时被推翻,站不住脚。”半年之后,卢干景才开始直面调解工作。

  然而,接手的第一起纠纷就改变卢干景对调解工作的看法——有法律知识还远远不够。卢干景意识到,调解是一门大学问,要想找到调解的突破口,其中有许多关窍。卢干景清楚地记得,他的第一个当事人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老人的个人境况让人同情,但他的所作所为又令人不解。原来,下雨天老人家屋顶的一片瓦被风刮了下来,因为与邻居有矛盾,老人就怀疑瓦是邻居故意揭的,并到邻居家吵闹,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事后邻居将老人告到法院,而法院又一时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法院希望我们能协助调解。”卢干景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做老人的工作,老人毕竟年事已高,又有高血压,调解中他时刻注意着老人情绪的变化。“我体会到调解过程太难,每一步都要考虑得很细。”最后,还是把老人的子女和孙辈请来,才做通了老人的工作。

  把握火候,形成自己的调解风格

  第一起调解工作结束后,卢干景便开始研究调解这门学问,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调解风格。最令同事佩服的,就是他在调解过程中对于火候的把握。

  赣马镇一个小男孩在水塘溺水,孩子的家长要求水塘主赔偿10万元,而水塘主只愿出1万元,双方多次谈判都没有结果。“在去调解的路上,卢局长就分析,孩子溺水已经十多天,再过三天就是中秋节,人死了要入土为安,这是个关键的节点,应尽量在一两天内把案件拿下,不然调解工作会拖得更长。” 调解员吕志达说,当事双方最大的矛盾是在赔偿金额上,而卢干景在双方谈判筋疲力尽的时候,抓住机会进行了有效调解。

  调解不仅要听当事人的讲述,还要主动去取证调查,把事件的真实情况了解清楚。

  卢干景研究材料时发现,水塘主承包的土地用途是种植果树,而挖水塘的行为属于擅自更改地貌,已经违反合同。有了这个前提,卢干景在跟水塘主谈判时便有了侧重。

  “孩子是在水塘里溺水的,你要将心比心,现在孩子的父亲精神恍惚,每天坐到池塘边,孩子的奶奶自孩子出事后就没吃过饭,每天输液,眼看就要过节,你如果不马上处理这件事,就可能有另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换位思考,这件事是不是越快解决越好?”一席话点醒了水塘主,当天便达成调解协议,赔偿孩子家人8万元。

  法理情结合,当事人当成亲人待

  2016年6月,一起因宅基地引起的纠纷,让卢干景和他的同事伤透脑筋。调解员焦新华参与了这次调解工作,在他看来,宅基地的主人是个50多岁的倔老汉,对调解员有敌意,导致调解工作一直没进展。

  宅基地的主人早年去了东北,2016年带着两个儿子回到赣榆生活,目前大儿子36岁,二儿子35岁,都没成家。因为离乡多年,宅基地已经易主,回乡的老汉想找回宅基地盖房,于是一年内提起37起行政诉讼,国土局、公安局、县政府都成了被告。

  卢干景了解到,除了两个儿子,老汉还有一个闺女,已经出嫁,女儿的话他倒是听得进去。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卢干景就带着焦新华去做老汉女儿的工作。“当时,卢局长劝老汉的女儿,‘家里两个大男人眼看就要四十了,还没说上媳妇,一家人都在打官司,在当地的名声也不好,这样就更没人来说亲了’。” 焦新华说,卢干景先是说通老汉的女儿,让她再给老汉做工作。调解成功后,老汉一家又重新分到了宅基地。

  调解了上千件案件,卢干景总结出一套调解方法,那就是法、理、情结合。法,脱开法律什么都不能谈;情,与人交流要有真情;理,除了正常的道理,这个“理”要双方都能接受。在卢干景看来,调解工作不是法官锤子一敲就完了,要想能够顺利执行,就要让当事人双方都认可。“秉着成人之美之心,把当事人当成自己的亲人,调解工作很容易奏效。”

  坚守17年,同事称他是“拼命三郎”

  家庭矛盾,医患纠纷,农民工讨债……17年的人民调解工作,每个时期的纠纷都不太一样。

  2000年以后,农村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大多集中在土地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因家庭变化所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近期,因保险理财而产生的矛盾纠纷专业性更强,对调解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这种矛盾,调解中我们就要借助银行里的一些专家,利用专业知识解决这个领域的纠纷。”

  同事都称卢干景为“拼命三郎”,对于这样的称呼,卢干景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看的多了,经历的多了,你就会明白,能解决人民矛盾,工作累一点不算什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