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没有方向盘,遇到轨道岔路口,如何来转向呢?靠的是道岔。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铁路上的每一个岔路口,都有一副道岔。然而,在动车高铁盛行的今天,铁路上大多数都是电动道岔,人工道岔不多了。在南京西站内,还保留着一部分人工道岔,由20名年过半百的扳道工坚守着,徐建华是其中之一。这个春运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他说,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要站好最后一班春运岗。
通讯员 祖韬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伟娟
技术和责任心,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60岁的徐建华,是南京西站的一名扳道工。32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扳道工的岗位上。对于这份工作,他说,技术和责任心一样都不能少。
抬起把手、转动方向、再按下把手……扳道的工作流程,徐建华已了熟于心。然而,最关键的一步,是最后的上锁。徐建华说,别看这小小的一个步骤,却是至关重要的。扳道后,徐建华还要挥动旗帜,示意火车司机。挥动红色旗帜表示停车,挥动黄色旗帜表示缓行通过。
扳道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徐建华说,按照要求,道岔紧贴铁轨的缝隙,缝隙不得超过2毫米。
形象地说,如果一根牙签能插进缝隙里,就不合格。工作期间内,听收音机、看报纸都是不允许的,防止扳道员走神。从入职到现在,徐建华累计扳动道岔近90万次,是南京地区扳道岗位上的老人了。
每天重复这样的动作,不感到枯燥吗?徐建华笑道,在铁路庞大的系统中,扳道工虽然是一个最平凡的岗位,但是必不可少。就像一个钟表,一个零件都不能少。少一个,钟表就转不起来。
南京西站关停后,如同在孤岛中工作
道岔在哪儿,扳道工就在哪儿。如今,一个工作间、一部电话、两面旗帜,是陪伴徐建华工作的全部。一个人的岗位,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徐建华说,他就像在孤岛中工作一样。“不过,习惯了就好。”
徐建华说,曾经,他的岗位并不孤独。南京西站还没关闭的时候,车站人来人往,很是热闹。那个时候,一个班下来要扳动道岔150多次。到了春运,一个班下来,要扳动道岔将近200次。那时,大冬天连续七八个机头过来,时间还不确定,只能在外面站立等待。同时要保持头脑清醒,思想高度集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随着南京西站关停客运业务,到达南京西站的列车数也在不断减少。徐建华扳动道岔的次数也降了下来,现在平均一个班扳动道岔80次左右。
最后一班春运岗,很不舍
南京西站副站长丁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西站现有20名扳道工中,年纪最小的周学六也已经54岁了。到2017年底,徐建华就要退休了。今年,是徐建华扳道工生涯中的最后一班春运岗。
每年春运,徐建华一个人默默地坚守岗位,陪伴他的只是轰轰的车轮滚动声音和鸣笛声。原来的扳道房条件简陋,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尽管工作条件艰辛,但提及即将退休,徐建华还是很不舍。不过,能在扳道工这个岗位上干到退休,他感到庆幸。因为随着铁路的迅猛发展,人工道岔会逐渐消失,而扳道工这样岗位迟早也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