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的推出,是为了解决城市出行公交网络覆盖不够的问题,让人们从公交、地铁站点到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得以解决。推出几年来,南京公共自行车可谓发展迅猛,总量已经近4万辆,2017年更是计划发展到7万多辆。就在此时,竞争者却悄然出现——继去年12月18日“町町单车”宣布进军南京,并且在2016年底投放1万辆“共享单车”以后,ofo也在今年1月8日宣布进军南京,并计划在春节前达到1万辆规模。“摩拜单车”以及“小蓝单车”上周也宣布进驻南京!一时间,南京街头风云激荡,人们更是好奇,小小的不起眼的自行车,为什么会引来群雄逐鹿?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孙玉春 李娜 张瑜
一个月内,多家“共享单车”来宁
据了解,1月8日,ofo正式宣布开通第10座城市——南京。首批试点的1000辆小黄车将会投放在地铁 1、2 号线交会处的新街口、珠江路、鼓楼、三山街等地铁站点、热门商圈,主要集中在玄武区和秦淮区。
1000辆只是开头。ofo宣布,会在春节前在南京投放超过1万辆共享自行车。而实际上,南京只是其全国布局的一个点,2017年开年以来,ofo已经进入了三个城市。
时间回溯20天,去年12月18日,在江宁大学城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町町单车”投放启动仪式举行。据了解,这是继北京、上海、深圳等网约自行车成功投放运营后,该公司在江苏境内的首次投放运营。其规模也是先声夺人,到2016底就宣称已达到1万辆。
而“摩拜单车”“小蓝单车”,已经于上周宣布进驻南京市场,其中小蓝单车宣布首期铺车3万辆。由于各家单车都主打鲜艳色调,强调夺人眼球,因此不少市民已经预见,不久之后,南京街头色彩将大大丰富,各种颜色的单车将成为一道风景。
现代快报记者昨天在新街口等地转了转,发现公共自行车和“町町”“ofo”等最大的不同就是,那些外来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而公共自行车固定在停车位区域。在大行宫江宁织造府附近,可以看到这几种自行车都在视野之内,且数量不少,当面叫板形态俨然已经形成。
“无桩模式”优缺点都很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与南京原有的公共自行车不同,这些共享单车都是采用无桩模式。
10日中午,现代快报记者体验了一次扫码借车。在大行宫南京图书馆门口,记者看到了几辆ofo单车,在车前部及坐垫下方都有二维码,用微信扫码之后就进入了ofo的服务号,之后是输入个人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这样就可以借车了。只要记者将眼前选中的一辆车的“牌号”输入手机,就获得一个开锁密码,将机械锁打开就可以骑走了。
到了目的地后,只要锁上车,就可以离开了。当然,最好是停在自行车停放场地。
很明显,这种无桩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机操作、移动支付,其价格是1元一小时。另外就是没有停车桩。实际上,只要你停在路边,后续的借车人看到后同样操作就可以借走,也就是“随地借,随地还”。而且只要打开系统,就能看到自己周围有多少辆可借用的自行车,因为都是有定位的。
在南京图书馆门口,记者恰好碰到了一男一女骑着南京公共自行车来还书,记者在琢磨手里的共享单车时,与该女士聊了一会。她认为,这种新的共享单车对于没有公共自行车畅行卡的人来说挺方便的,一块钱的价格也不贵。“你看,我们两个一起来,还书只能他去,我就得守着自行车,因为这里没有停车桩。”
不过,“无桩模式”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乱停乱放。现代快报记者日前在新街口附近看到,有些共享单车直接被人停到了公共自行车桩位内。
根据南京市交通运输局2016年底公布的数据,全市共有公共自行车站点1699个,车辆5.4万多辆,使用量超过20万人次/日,市民短途出行,换乘公交地铁更加方便快捷。而到2017年底,计划要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360个、自行车2.5万辆,不断完善绿色出行系统。
南京交通部门: 让消费者去投票
在资本逐鹿的背后,是互联网经济模式的逐渐清晰。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摩拜”的一个合伙人是从优步中国过去的,而“ofo”已经获得了滴滴出行的战略投资。所有的共享单车公司,背后都是各大投资机构的影子,甚至有些互为竞争关系的公司拥有同样的投资人。
在这样的格局下,南京公共自行车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就此,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客运交通处处长陈兆宏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持开放性的态度,“虽然两者定位不同,但都是服务市民出行,我们不会干涉市场的正常发展,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用车习惯和便捷性来投票。”
1月10日下午,南京市公共自行车公司也对现代快报记者回应称,正在关注共享单车大规模进驻南京,并派人到新街口等地实地察看,详细了解其运作情况和特点,再进一步研究对策。
公共自行车也将探索无桩化
对于南京公共自行车来说,其布点的不易让市民记忆犹新,在夫子庙、御道街等处,都发生过停车点设置之后拆除或重新设置的问题,停车桩与本就紧张的人行道争夺空间。那么,在模式的快速革新面前,最重要的停车桩会不会反而成了公共自行车发展的“绊脚桩”?陈兆宏表示,能否开放停车点,还需要后期观察。
现代快报记者目前了解到,公共自行车也将试点无桩借还车。据了解,在2016年底,浦口公共自行车率先实现了手机扫码租车,其实就是“无卡租车”。而这还将在今年推广到主城。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陈雷表示,除了增加数量,2017年南京的公共自行车也要更加迈向智能化,试点“无桩”借还公共自行车就是其中的一点。
公共自行车无桩借还,那就和目前进入南京的ofo、町町等共享单车一样可以随地还车了?陈雷表示,无桩借还车,对城市的管理、市民的使用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的公共自行车在推广中备受市民欢迎,在无桩试点中,也要吸取其他城市的经验。如果管理不好,维修保养不到位,骑行中可能会发生故障,还可能会影响城市市容,影响骑行安全。
有利于自行车回归
政府应加强引导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认为,市场化企业推动自行车回归城市,总体上看是个好事。从定位看,其实这是城市“互联网+”出行创新的延续,如果不是当初滴滴等引爆这一趋势,很多创业者还看不到,自行车领域也可以掀起一场革命。共享单车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公共资源,但仍属于半公益性质,企业进行推广,有时候是做一个高频使用的入口,还可以有餐饮、活动等等的合作,进行后续运作。
新兴的共享单车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乱停乱放。顾大松认为,市场化运作的共享单车,提供的是一种“类公共自行车”服务,政府要审慎监管、加强引导。比如摩拜在成都与超市合作,超市在门口提供停车点,超市帮忙规范。如上海和广州,一些区政府与企业签合作协议,深圳交警也和摩拜签合作协议。而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也应该积极去参与,推动形成一个合作治理的架构。在这方面,南京城市治理委员会等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顾大松认为,共享单车适当收费,而公共自行车两小时内不收费,等于是免费。公共自行车成本较高,很多都是靠政府补贴来维持,曾经有人测算,一辆公共自行车各种成本相加要6000元。因此如果资金跟不上,停车桩那一套设施也许会成为城市的败笔。顾大松认为,从发展趋势看,公共自行车除了广告收入,目前基本没有收入。如果考虑适当收费,也并非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