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专攻经济,50岁时“半路出家”,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就在13日,周有光先生刚刚过了112岁生日。
周有光身上的标签实在太多:才女张允和的丈夫、作家沈从文的连襟、经济学家、语言学家。有评价称,周有光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字学领域;85岁以后,是思想家。
综合《法制晚报》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国庆 张敏
他的
经历
“半路出家”
从经济学家一下子变成语言学家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10岁时,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周有光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后来又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并在上海银行兼职。
50岁之前,周有光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50岁之后,他从上海移居北京,从事语言文字研究:1955年,他去北京参与文字改革会议,结束后就决定留在北京,改行语文。
“这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周有光曾这样回忆道,“当时我说:‘我是业余搞语言学、文字学的,我是外行,留下来恐怕不合适。’领导回答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就这样,我离开了经济学界,到了语文学界。”
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在三年的时间内,周有光认认真真工作,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在与他人的通力合作下,该方案最终于1958年正式公布。
回想往事,周有光曾调侃:“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但他认为,这三年的时间是值得的,“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假如当初没研究好,有漏洞,就遗憾了,毕竟要弥补就很麻烦了。”
“周老曾戏言自己50岁起由经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字。事实上,他在学术生涯中所获得的成功、成就和成绩,达到了近乎圆满的境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张森根如是评价道。
也正是由于参加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周有光被不少人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不过,他本人却一直觉得被称呼为“汉语拼音之父”不好。
他的
成就
《汉语拼音方案》载入史册
百岁之后仍然出版三著作
周先生对于推广普及民族共同语有全面而详尽的论述。他指出:“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推广共同语是国家现代化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先行工作。”
他认为,“语音标准是否确定是共同语‘成年’的标志;共同语是否普及,首先在全国学校成为校园语言,是教育‘成年’的标志。凡是认真工业化的国家都以普及共同语作为建国大事。” 周先生还提出普通话普及的标准,即“全国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等等。
作为《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之一,周先生在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方面的功绩已载入史册。《汉语拼音方案》以其国际化、音素化的严密设计,使得不能准确表音的汉字有了科学的注音工具,更使扫除文盲、推广普通话、索引排序、工业产品编码、制定旗语、灯语、手语、盲文和少数民族文字有了强有力的工具和凭借。
《汉语拼音方案》诞生后不久就成为用拉丁字母转写中文的国际标准。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普及以来,采用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为汉字信息化、汉语国际化、普及普通话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出版了《百岁新稿》;2010年,又出版了《朝闻道集》;2011年,他出版了《拾贝集》。
对待学术问题,周有光的态度一向严谨,并且欢迎批评。张森根指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周有光先生就关注语言文字,认识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周有光并不避讳别人的批评。
在201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周有光还提到了新潮的电脑。在他看来,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并不应当归咎于电脑,“电脑用来处理文字是好事情。”
他的
乐观
一位待人宽厚的老人
曾笑称“上帝把他忘了”
周有光曾笑称,“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刚刚过完112岁生日,周有光与世长辞,消息传来,震惊四方。
在很多亲朋好友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宽厚待人的老人。每年过生日,都有不少人去看望他。曾为周有光策划、编辑了《周有光文集》《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的叶芳女士曾说过,近年周有光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很耗费体力,“但他特别宽容,不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
乐观,是身边人对周有光的另一个印象。张森根回忆,周有光先生年轻时身体很弱,一位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但现在他活过了比三个35岁还长的岁月,“周老幽默地说,不能怪算命先生,那是因为科学发达了,所以他能活得健康。还有就是上帝把他忘记了。他从81岁开始,作为一岁,从头算起,他还要继续读书、思考和写作。”
“周老晚年遭受两次致命的打击,一次是2002年时丧妻,另一次是110岁痛失儿子周晓平。因为他有常人不具备的生命力和定力,都挺过来了。”
他的
爱情
任天荒地老,多情人不老
“流水式”的恋爱,相敬如宾的婚姻
“任天荒地老,多情人不老”,这就是周有光和张允和夫妻的感情。
合肥张家四姐妹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均出生于名门望族,她们在书香世家的熏陶中长大,学习古文、国学,以及高雅的昆曲,还深得新学精髓。张允和是“九如巷的张二小姐”,自小便修得智慧与灵气的心性。她年轻时有一帧黑白照,眉目传神,鼻梁坚挺,清秀的脸上透着一种韧劲。气质脱俗,尽显大家闺秀风范。“年轻时她的美,怎么想象也不会过分。”
叶圣陶先生也曾欣羡地说:“谁娶了九如巷的姑娘,谁就会幸福一辈子。”而娶了“九如巷的张二小姐”的,正是周有光。
1933年4月,周有光与张允和结婚。在随后的近70年中,两人一直相濡以沫。他曾在《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中回忆与张允和的恋情,他说他们的恋爱是慢慢地自然发展的,“流水式”的。好的爱情永远是润物细无声的,亦有一种无言却深邃的力量,于岁月和灵魂深处叩响动人恒远的声音。
“结婚前,我写信告诉她,说我很穷,恐怕不能给她幸福。她说幸福要自己求得,女人要独立,女人不依靠男人。她当时的思想也比较开明。”周有光在书中写道。至于婚后几十年的生活,在外甥女毛晓园看来,那是一段很美好的婚姻,“舅舅对舅妈很好,从来不跟舅妈急。两个人互相尊重,他们像对待客人一样彬彬有礼,但也一点都不生分”。
2002年,张允和离世。这给了一向从容的周有光不小的打击。毛晓园说,舅妈有心脏病,事情来得很突然,“他从来没想过,会失去相伴那么久的夫人。不过,当时舅舅还是蛮镇定的,只是慢慢地,觉得家里空落落的,要花很长时间来调整自己。总的来说,还算是豁达镇定”。
“后来,舅舅说他想通了:人生就是一波浪花嘛,最好的纪念方法就是把舅妈没出的书出版了。像《昆曲日记》什么的,就是后来出的。”毛晓园表示,“他们的婚姻,真算得上是相敬如宾”。
张允和曾赠诗人、作家俞平伯夫人诗句:“人得多情人不老,到老情更好”。而这也是她和周有光两人爱情的真实写照。漫画家丁聪曾给他俩画过一幅温情的漫画:90岁的他骑着一辆小三轮,身后坐着他80多岁娇小的公主。一个博学仁厚,一个才情非凡,这是一对让人羡慕的夫妻。
乡缘
在周有光的家乡常州,周老也早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惊悉周老去世,家乡人民满满的都是追思悼念之意。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周有光旧居——青果巷老礼和堂,目前这里已经修缮完毕,挂上了“周有光图书馆”的名字。据了解,未来“周有光图书馆”或将改名为“周有光纪念馆”。
过生日前,常州家乡人还去看望过周老
生日当天,周老常州出生地举行基金发放仪式
1月13日是周有光先生112岁生日。当天下午,周有光基金发放暨捐赠仪式在周有光出生的青果巷老礼和堂举行。
活动上,常州大学31名学生领取奖学金。据悉,“周有光基金”由常州市委统战部、常州大学、中国剪报社共同出资200万元,于2015年1月成立,用来奖励常州大学的优秀学子和在语文现代化研究上有突出贡献的学者,支持开展语言文字学研究。
据了解,2015年1月6日,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国内首个以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命名的学院,集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为一体。当时110岁高龄的周有光先生受聘担任学院终身名誉院长。
生日前,家乡人到北京探望周老
在家乡常州,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当地政府,周有光都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昨天周有光先生去世的消息,不断在朋友圈刷屏,满满的都是追思悼念之意。
今年1月6日,常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韩九云赶赴位于北京的周有光先生家中看望老先生,并向他致以家乡人民的深情祝福。这也是常州市委市政府领导连续6年赶赴北京为周老过生日。
1985年,周老最后一次回常州。当时他还特地到青果巷老礼和堂对面的东下塘去看了一会祖宅,然后又去他读过书的省常中(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去瞻仰首任校长屠元博纪念塔。
周老111岁的时候,常州市委书记阎立专程赶到北京看望。在场陪同看望的李姓工作人员说,当时周老依旧思维清晰。交谈过程中,发现周老还在以百余岁的高龄思考着祖国、世界和人类的未来。看到家乡来人,周老显得非常高兴,他谦虚而风趣地说:“111岁等于1岁,一事无成,很可惜的111岁。实在没多少话讲,要少讲空话。”
周有光先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他还说,现在高铁速度很快,真的很好,想坐高铁回常州去看看。
今年1月6日,常州市相关领导看望周老,大家走进周老家中,周老从床上坐了起来。但是当时老人没有和在场的人员交谈。
探访出生地:周有光旧居已修缮好
周老在常州出生地是位于市区老城区的青果巷老礼和堂。
青果巷是常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年)前,被誉为常州文脉所在地,出了多位历史文化名人,包括唐荆川、赵元任、瞿秋白、刘国钧、周有光等。
位于常州市青果巷141弄东侧的礼和堂,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旧居。
伴随着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2014年1月,礼和堂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青果巷,整个街区仍在进行施工,并没有对外开放。不过街区内的周有光旧居,已经修缮完毕了。记者在现场看到,旧居内还没有进行布展,但四周的墙上,已经挂上了“周有光图书馆”的平面图、方案效果图等。
从现场的平面布置图上看,“周有光图书馆”主要分为9大区域,设有展示中心、汉语拼音学习兼临展厅、有光书屋、沙龙论坛区、休息区等功能区域。
在“有光书屋”区域,记者看到,房间里已经摆放了桌椅、书架等物品。现场的保安师傅告诉记者,这是“根据周有光北京住所的书房场景进行还原的”。
在旧居的一处庭院里,周有光夫妇的铜像特别醒目。铜像中,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互相依偎,两人的手轻轻地搭在一起,呈现出“才子才女相媲美,相敬相爱并蒂莲”的家庭氛围。
据了解,这座铜像是2016年1月13日,周有光先生111岁生日当天揭幕的。铜像材质为锡青铜,最高处201厘米、底座长135厘米、宽109厘米,重758公斤,由《中国剪报》《特别文摘》捐建,常州雕塑家童太刚设计和监制。
图书馆或将改为纪念馆
得知周有光先生去世的消息,常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晓东表示“很难过”!就在1月12日,他刚刚陪同常州市领导一起,前往北京给周老庆生。
“现场我虽然没直接跟他交流,但看上去先生挺好的,并没有什么异样。”周晓东说,1月13日凌晨两点,他才刚刚回到常州。谁知14日凌晨,周老就已经驾鹤西去了。14日晚上,周晓东又往北京赶去。
周晓东遗憾地表示,“图书馆”设计方案还未最终敲定,周老就已经离去了,未来“周有光图书馆”或将改名为“周有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