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7年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雅考伯·冯·贡滕》
日记里的荒诞人生
  《雅考伯·冯·贡滕》
  
  《散步》为瓦尔泽的小说集,收录了《雅考伯·冯·贡滕》。这是瓦尔泽的代表作,是他根据自己在柏林附近一所仆人学校的短暂经历写成的一部自传体日记小说,它开创了现代德语小说体裁的先河,一扫德语小说晦涩冗长的旧习,给人带来清新和隽永,展示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

  □邵风华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一类作家经历了生前的寂寞、误解与嘲讽,历尽生存的艰难,却因其对文学的卓绝贡献而得享身后的荣名。卡夫卡、穆齐尔、罗伯特·瓦尔泽莫不如是。而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罗伯特·瓦尔泽已经被公认为二十世纪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一位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

  罗伯特·瓦尔泽1878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伯尔尼州的小城比尔,他的父亲曾经做过书籍装订工,而当时是一个开文具店的小商人,母亲则是一个温柔美丽、多愁善感的女性。在八个孩子中,瓦尔泽排行第七。也许是遗传了母亲的性格,小瓦尔泽总是怀疑他的父母更偏爱其他的兄弟姐妹。童年时爱的缺失之感对他的一生及其写作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家庭贫困,在瓦尔泽14岁时,家人停止了他的学业,让他去银行当学徒工。1895年,瓦尔泽从银行不告而别,去往斯图加特圆他的演员梦,却在一次试演中遭到失败未获录取。1896年,他受聘于苏黎世一家保险公司,不久又转入一家银行。演员梦破灭了,而诗人梦诞生。自1897年开始,19岁的瓦尔泽一边打工一边写作,一些诗歌、短小的散文和小诗剧陆续在杂志发表。不久,他被费尔拉格看中,为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后者曾是里尔克和霍夫曼斯塔尔的出版人。

  1903年到1904年间,瓦尔泽在一家工程事务所当助手,事务所倒闭后,他去了苏黎世一个犹太贵夫人家中当侍者。1905年,他受邀去柏林投奔他的哥哥。为了谋生,他还入读了一家仆人培训学校,并在上西里西亚的一个贵族宫殿里当过管家。不久,他发现可以通过写作维持生计,他的作品开始在著名的文学杂志上发表,并在严肃艺术圈子里受到有限度的欢迎。但由于性格上的原因,他开罪了著名剧作家魏德金德等人,出版商开始中断预付稿费,他只得退出社会交往,躲在公寓里孤独地写作,过着节俭的生活,再次面临困境。幸好富有的女房东不时接济和资助他,不但免除他的房租,还给他介绍工作。这一段时间是他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时期,也可以称作他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他有一部散文集、一部诗集问世,还写了四部长篇小说,有三部留存下来:《唐纳兄妹》(1906)、《帮手》(1908》和《雅考伯·冯·贡滕》(1909)。其中以《雅考伯·冯·贡滕》最为人称赏。

  小说的主人公即叙述者雅考伯·冯·贡滕出身显赫,父亲是一名官员,但他却不愿生活在父亲那令人窒息的阴影之下,于是出逃到班雅曼塔学校接受如何做一个仆人的培训。这个学校处处透着神秘,几乎没有任何作业,只需背熟条文或反复阅读一本题为《何为班雅曼塔仆人学校的宗旨》的教科书,没人教授任何知识,只有校长班雅曼塔的妹妹丽莎承担起教学和管理任务,因此学校就像是一个圈套。在雅考伯看来,他的未来就是“成为一个诱人的、滚圆的零蛋”。

  雅考伯像记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在学校期间看到和经历的一切,他的同学:努力训练想成为一个合格仆人的克劳斯、梦想成为音乐家的沙荷特、弱小的亨利希以及西林斯基、福克斯、彼得、汉斯等人,整日愁眉苦脸但享有威权的校长班雅曼塔先生,对学生们关心备至的丽莎。学校的生活乏善可陈,只有与克劳斯的蓄意较劲和对学校秘密的窥探使他兴致勃勃。雅考伯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深深的羞愧感,觉得自己活在世界上只是吃白饭。

  在与班雅曼塔兄妹的交往中,雅考伯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曾经对他怀有敌意的校长先生越来越离不开他,而丽莎小姐甚至对他萌生了爱意。雅考伯则故意用虚情假意的长篇大论来加以敷衍,这使丽莎备受煎熬,最终在憔悴中香消玉殒。班雅曼塔先生无意再经营学校,他给所有学生都找到了工作,让他们离去,却独独留下了雅考伯。因为不时与他挑衅的雅考伯使他恢复了青春和勇气,他恳求雅考伯与他一起去荒漠漫游。本来已经拒绝班雅曼塔先生请求的雅考伯突然改变主意,同意与他出行。因为他突然想到,“我永远是奴仆,而班雅曼塔校长永远是骑士”。这样的结局,让我想到了堂吉诃德与桑丘,以及鲁宾逊与星期五。

  《雅考伯·冯·贡滕》假借日记形式,消灭了史诗传统中的故事情节,将叙事性降到最低,可谓德语现代文学开先河之作,也是荒诞派小说的先驱。在叙述上,整部作品都是主人公雅考伯的自述视角与内心独白,它将宏大的精神观照主题微观化、细腻化,仿佛音乐中的独奏,将文学的真实隐藏在语言的丛林中;而从结构形式上看,则每篇日记都相对独立,没有必然的情节上的关联。正是这种分段落的,看似互不相关其实在精神脉络的发展上不动声色地层层递进,使最终到来的高潮轰然作响:丽莎小姐去世,班雅曼塔校长和雅考伯出走,学校化为乌有。

  在《雅考伯·冯·贡滕》中,那个以校长的姓氏命名的班雅曼塔学校是个神秘的所在,它的存在与消失就像是一场梦,除了当事者无人关心和知晓,仿佛完全是一个非现实的存在。校长来历不明,学校的符号性质和象征意义也颇可考量。

  1913年,瓦尔泽因为女房东离世而离开柏林,前后共在柏林生活了七年时间。该年3月份,他返回瑞士,作为“一个被奚落和不成功的作者”,在故乡比尔一家小旅馆租了一个房间,专门从事写作。在接下来的七年间,他靠为文学增刊撰写小品文勉强度日。他又写了两部长篇小说,第一部《特欧道》的手稿被出版商丢失,第二部《托波尔德》则被他自己毁掉。他虽出版过散文集,也获得了某个妇女联合会的奖项,但仍然生活窘迫。他常常为了一块面包、一块奶酪或一块黄油向女友梅尔美低三下四地乞讨。在艰难的生存以及周围环境的压力下,他的精神平衡开始出现动摇。

  1929年他在姐姐的说服下进了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他的生活维持了最低保障,他把时间花在简单枯燥的工作上,阅读报纸和通俗杂志,却在1932年之后再未动过笔。“我不是来这里写作,而是来这里发疯的。”瑞士出版家、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卡尔·塞里希从1936年起就不定期去精神病院看望他,与他一起散步交谈。

  作为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先行者,罗伯特·瓦尔泽虽然在精神病院生活了27年,也受到主流文坛的排斥,但对他的推崇者历来不乏其人。早在1917年,黑塞就曾呼吁:“假如像瓦尔泽那样的诗人加入到我们时代的精英中来,那就不会有战争,假如瓦尔泽拥有千百万读者,这世界就会平和得多。”那时,黑塞已经成为苏黎世文学的中心人物,读者狂热地追随着黑塞,而把瓦尔泽看得一钱不值。

  而与他同时代的穆齐尔、本雅明,比他小几岁的卡夫卡也对他推崇备至。卡夫卡的《审判》中的“法庭”和《城堡》中的“村庄”,作为一种隐喻与《雅考伯·冯·贡滕》中的“学校”也不无相通之处。本雅明就视此为同一种象征符号。穆齐尔则干脆说,卡夫卡不过是瓦尔泽的一个特殊侧面而已。

  1956年的圣诞节那一天,78岁的罗伯特·瓦尔泽走出精神病院开始他例行的散步,在白雪覆盖的田野里滑倒后冻死——就像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世界上最美的弱水者》中所写的埃斯特万,他的尸体同样也是被玩耍的孩子们意外发现的。

  罗伯特·瓦尔泽

  1878-1956

  瑞士作家,20世纪德语文学的大师,在欧洲同卡夫卡、乔伊斯、穆齐尔等齐名。主要作品《弗里茨·科赫的作文》《唐纳兄妹》《雅考伯·冯·贡滕》《散步》等。在世时读者稀少,被认为是20世纪最被低估的作家。瓦尔泽浪漫主义诙谐式的语言在德语文学中可以说是独运匠心,别树一帜,给人一种咀嚼回味的享受。

  作家评介

  苏姗·桑塔格

  罗伯特·瓦尔泽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确是一个杰出的、让人心碎的作家。

  黑塞

  假如瓦尔泽拥有千百万读者,这世界就会平和得多。

  罗伯特·穆齐尔

  罗伯特·瓦尔泽是现代主义德语文学的开山鼻祖。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